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章 崛起在田埂上的中国“曼哈顿”
班子的同志都要把关心和解决老百姓的事放在头一位来幵展工作。拿我们义乌来说,就是我们的市场越办越兴旺,大家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而且多了以后还能生活得有质量,有情趣。这就是我们现任市级班子为什么把精力都重点放在把义乌要建成现代化水平的中等城市之上。因为对中国的农民来说,能在身份上和生活方式上成为城里人这是最高的一种理想追求,而我们因此不断强化加速城市和集镇建设,为的就是满足老页姓们的这种追求。同时城市发展了,我们又不能放弃农业生产,那么如何处理这一矛盾,我们当领导的责任就在于此。啥叫当干部?当干部就是干老百姓心里想的事,或者是心里想却又不能如愿的事。我常对下面的人说,我就是要你们拼命地工作、干活,为啥?为的就是不能把百姓的事给耽误了……

    义乌的百姓告诉我们,别看他们的市场已经在好儿年前就在全国闻名,可义乌作为一个像像样样的市还是最近几年的事,这得归功于现任班子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工作的大手笔。曾儿何时,这个本来只有几万人的小镇,一下成了拥有二三十万常住人口和每天十几万流动人口的城市。然而尽管许多百姓的户口完成了农转非程序,但思想、意识和行为上,仍然是不折不扣的农民。而当这种非城市化的意识和行为集中在一个公共区域表露出来时,它给予我们的城市形象是绝对的丑陋。义乌市在一个时期很不叫外人中看,可以说是水不淸、路不平、灯不明,污水横溢、垃圾遍地、交通阻塞……

    抓,一定要把城市的形象搞出来,把市民的素质提高上去!市委、市政府因此大刀阔斧地作出了加强城市建设的几大工程,而且在之后的连续几年里都投人了大量的资金。那时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做法并不理解,认为是决策者拿百姓的钱为自己出风头。

    其实我们是用心良苦啊!我们这些市级领导中,大半也都是农民出身,当我们接待外面的客人上义乌街上一走,你猜人家对我们说什么呀,他们冲着我们说:义乌人靠小商品市场是赚了钱,赚了大钱,但看看义乌街头脏兮兮乱哄哄的样,集市不像集市,城市不像城市,他们骨子里是成不了气的农民嘛!听了这些话,我们脸红呀!难道我们义乌人就只会赚钱只会办市场,而不会把自己收拾成标标准准的城里人吗?市府的一位领导在自己的办公室一边情绪激昂地走步,一边如此对我说道:不信我们农民就只能永远成为被人瞧不起的乡下人,我们更不信义乌人除了赚钱就不会建设自己的城市。于是我们发誓要把义乌的城市建设搞好,一方面是硬件要上去,比如加宽马路,规划新区等,更重要的是在提高市民的素质上。可农民身上确实有些习惯与传统并不好,你去帮助他改掉未必受到欢迎。这时候你推行正确的决策就必须坚决、果断,甚至敢冒落骂名的风险……

    这位领导同志自己没有给我讲述他们是怎样抓这些事和碰到了那些可能要落骂名的事。但义乌的百姓给我讲了。前年,市府针对义乌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就大抓了落实三禁:禁喇叭、禁烟炮、禁养家禽。那阵势百姓记忆犹新。先说禁喇叭:自打义乌小商品市场办起后,义乌人一直引以为自豪的是大街上车水马龙、喇叭声声,而且曾经有领导在大会上把这种现象归为义乌市场繁荣的象征。现在市里要抓禁喇叭声,这对已经无拘无束按了十几年喇叭的车手们可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禁锢运动,一句话,哪儿也不习惯。

    不习惯也得改!市领导铁了心要做这件事。市交管部门要专门设一个箱子,用来装违章的驾驶证,这个箱子要上三把锁,交警部门一把,城管部门一把,市府一把。有话在先:谁也别想对违章的人开后门,谁也别想讲情。谁讲情,谁开后门,就撤谁的职!那些日子里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带着能出办公室的机关干部、交警人员、城管工作者,浩浩荡荡地走上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国家日记简介 >国家日记目录 > 第四章 崛起在田埂上的中国“曼哈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