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二、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起画稿腾空飞去,这时,万里晴空漂浮着朵朵祥云,李冰飘飘然自天而降,诗人拱手相迎,高声叫道:“神君,陆游在此拜见!”陡然惊醒,却是南柯一梦。在惊喜交织中,诗人文思奔涌,便一气呵成写出了古风诗《观孙太古画英惠王像》,歌颂了李冰治水的伟大功绩,并发泄了对南宋王朝奸臣当道、扼杀人才的愤懑。

    这些文字并非闲笔。它用梦境和想象的方式,表达了诗人或民间对李冰建造都江堰丰功伟绩的由衷缅怀和礼赞。这样的细节描绘,也强化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但南国的灵渠并不是所有人都熟悉的。黄伟林先生的《北有长城南有灵渠》一文,以翔实的史料、严整的文字叙述了灵渠在始皇时代建造的缘由和过程。在秦代,李冰在四川修建的都江堰、郑国在陕西修建的郑国渠,使秦代拥有了丰富的水利工程经验。公元前219年,始皇为完成岭南统一大业,疏通粮道,于是下令开凿灵渠。“灵渠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了分水、引水、泄水、通航等子工程。其中,拦河坝起分水作用,南渠道起引水入漓江作用,北渠道起保证湘江与漓江通航作用,泄水天平起分洪泄水作用,陡门起通航作用。各个子工程各司其职,缺一不可,保证了灵渠的正常通航和安全运行。”这些史料普及了中国古代治水知识,讲述了中国久远的治水历史。因此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另一方面,在治水过程中,发生了无数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事件。妇孺皆知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塑造了一个民族治水英雄无私的形象;李冰翻山越岭走遍岷江两岸,观山势察水情,精心设计,亲临现场,体现了一个朝廷命臣和治水专家严谨的作风和勤政精神。但是,在修建灵渠时,兴安民间世代流传的却是三个将军开凿灵渠这样的故事: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后,“第一位张将军率领兵士日夜劳作,终于在限定时间完工,可是,通水时渠道却塌了。秦始皇怒而把将军在渠岸当众斩首。第二位刘将军经过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完成了工程,但在通水时再遭塌陷,又被秦始皇斩首于渠边。第三位李将军汲取前两位将军的经验教训,圆满完成了任务,秦始皇因此赐他荣华富贵。可是,这位将军没有领秦始皇的情,而是跪倒在前两位将军的殉难处拔剑自刎了”。这是一个传说,但这个传说却从一个方面表达了灵渠修建过程中的惨烈和壮烈。这位李将军最后处理自己的方式意味深长:他没有功成名就享受荣华富贵,也没有功成身退颐养天年。他选择了自刎,显然与张、刘两将军的命运有关。类似细节的加入,使中国治水历史的讲述更加生动,因此也更具可读性。

    当然,《中国治水史》不是一部系统书写中国治水历史的学术专著。但是,通过不同篇章的描摹记述,我们可以用文学的方式连缀起中华民族的治水历史。而且在这个治水历史中,透露出的是我们民族修建水利的智慧和因此建构起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不仅体现在兴修水利的科学精神上,同时也与民众的参与和牺牲精神密不可分。与治水有关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还有移民问题。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先生在他的《百年梦想——几代伟人与三峡工程》中说:水利工程在给我们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要牺牲某些局部利益,其中移民就是最重要和关键的一项。他统计了具体的数字:目前世界上排在最前列的大型水电站有巴西、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电站,其移民数仅为4万人;非洲的加纳沃尔塔枢纽,移民为8万人;印度的萨塔萨洛瓦水库,移民数为10万人。中国人太多,中国人又习惯随江河而居。在新中国建设的数以万计的水库中,移民共超过1800万人。超过30万移民的就好几个,他们是新安江水库,移民30万人;丹江口水库,移民38万人;三门峡水库,移民40万人……在中国,故土难离是普遍的民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目录 > 一二、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