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三、浩瀚的史诗:悲歌与画卷
队英勇无畏的抗洪抢险斗争,沿岸居民的受灾程度得到了有力的控制。

    对当今国家在治水事业上取得的伟大成就作了全方位介绍,同时也用客观的纪实点出了缺陷所在。我国在预防水患的同时,还发展了灌溉、发电、旅游等事业。然而,水污染的问题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日益严重。针对这个问题,赵丽宏在《为了上海母亲河的清澈》一文中提出了“水伦理”这个概念,它涉及的是人与水的关系:“从水伦理的角度看,人类要承认水的价值和权力,认识到水的生命主体地位和道德地位,将水作为道德关怀的对象,对水资源直接担负起伦理责任和义务。”20世纪初由于工业化的发展而变得黑臭的苏州河、太湖等河道,在20世纪末得到了重视与关怀,人们开始截污、建闸,并动用了大量的科技力量和行政力量。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和政府对环保事业的高度重视,相信越来越多一度污浊的河流将如苏州河一般重新恢复清澈。

    三、写意:展现中国治水的英雄气概

    华夏大地上水旱灾害屡见不鲜,给治水事业带来了诸多艰辛,却也由此更衬托出了治水过程中涌现的英雄传奇。的作者们用饱含敬意的笔触,将英雄事迹娓娓道来,惊险处让人屏息,挫折处让人扼腕,高潮处让人拍案。

    这部鸿篇巨制以“黄淮卷”起首,又以熊育群先生的《大禹治水回望》作为“黄淮卷”的开端,无疑用意深刻。大禹之名可谓妇孺皆知,在后人眼中,大禹因为治水功业而兼具神性与悲剧性,然而熊育群以扎实的史料做基础,在有声有色而又有理有据地讲述故事的同时,也让大禹的形象从天上落回了人间。在作者笔下,一个立下丰功伟绩而又富有人性的大禹形象被成功地塑造了出来,这也可以说是书中治水英雄的共同特征。

    对英雄事迹的讲述,还包含了对治水理论的观照。治水英雄们不仅在治水的实践上卓有成绩,在治水的理论上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如大禹的“疏川导滞”,王璟的“分泄、疏斫、减淤、筑堤并用”,刘彝的“福寿沟”、“石狮爪”,贾鲁的“疏浚、塞并行”,潘季驯的“以堤束水,借水攻沙”,等等,都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治水理论。李林樱的《天下奇功都江堰》详细介绍了战国时期秦国的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的过程。都江堰的鱼嘴分水堤是李冰的创举,“凹岸取水,凸岸排沙”,把岷江分成了内江和外江,使成都平原水网密集,既有通航之变,又有灌溉之利,同时还达到了排沙的目的。李冰巧妙的治水技术克服了蜀地的水患,打造出了福荫百代的“天府之国”。李冰不但发明了鱼嘴分水堤,还从治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六字诀。对这些理论的详细记述是对古人智慧的一种尊重,对文明传承的自觉承担,而且,相信其中的不少理论对于今天的水利工程也是具有不可小觑的参考价值的。

    一般的“史诗”往往会将历史的进步归结到一个个神化了的个体身上,正如熊育群在《大禹治水回望》中所言,“民间对于特殊的人物,在口口相传中,根据自己的心理与意愿,会进行夸张与创造,等到传得远了,早已经大大变样了。人变成神大概与这样的心理与集体的创造分不开”。中的文章并没有落此窠臼,而是将视角更多地投向治水的集体。书中出现了许多在治水过程中发明、改良的专用工具,如用于地形测量的刻度标杆、视距尺,用于装石护岸的竹笼,用于疏浚河道的铁龙爪扬泥车,用于测定水位的“水则”等等,都显示了中国人民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对抗大灾大难时集体智慧的累积,就像珍珠贝面对沙粒的侵入,分泌出的层层珍珠质,最后结晶出光彩夺目的珍宝。一书不但高度褒扬了那些名垂青史的治水英雄,如上古先王夏禹、都江堰二王庙供奉至今的李冰父子、写作不朽著作《水经注》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元代开通大都运河的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目录 > 一三、浩瀚的史诗:悲歌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