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九、从《中国治水史诗》谈文学的不朽
多人,却想在这变化之中,留下一点消失不了的东西。

    同样,无论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民族,最想建立的,其实是一种岁月毁不掉的存在和价值。

    这也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我常常追问:我们作家,如何以文学的形式,建立一种永恒。

    当然,这不仅仅是中国作家面临的问题,也是人类所有伟大作家想解决的问题。托尔斯泰最大的精神危机便是他的追问:“我便是成为但丁,成为莎士比亚,又怎么样?”因为当他追问到死亡、追问到地球的寿命时,一切意义都丧失了。

    同样,我也有过精神危机,我也想追求永恒。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真正的孤独是智慧的觉醒,是感悟生命的易逝、世间的无常和作家想建立的永恒价值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我们留不住生命,留不住青春,留不住我们想留的一切。我们的文字也会被信息的大海淹没。岁月会卷走一茬又一茬的读者,也会卷走一茬又一茬的图书。岁月会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卷走一个个显赫在当下的名字。即使现在全世界的人类都知道你,那么当这一茬人类消失之后,你仍然是下一茬人类眼中的陌生。除非,你有一个叫下一茬人类也熟悉你的理由。

    许多作家和作品,都像太阳下的露珠一样,被岁月蒸发了。搅天的信息要掩埋我们,岁月的沧桑要腐蚀我们,历史的潮水要冲刷我们。我们这一滴滴水,如何才能实现不朽和永恒?我想,几乎每一个有追求的作家,都会追问这个问题。

    一代代的作家追问着文学的意义,都在寻找着那个文学存在的理由。

    需要说明的是,历史上留下的那些关于水的文字,其实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信息。它们是不朽的。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们沉淀了下来。显然,人类需要那些文字,是因为人类需要生存。当存在成为人类绕不过去的话题时,文学只能靠直面人类的存在而实现不朽。

    历史的飓风将无数华美的文字吹得不知去向了,但我的家乡及许多作家的家乡,却留下了那么多的关于水的文字。它们虽然不一定多么精美,但因为它们将自己泼入了人类存在的大海,因此实现了相对的永恒。

    无论你如何如履薄冰般守护一滴水,你都无法让它不趋向干涸。要想让这滴水实现相对的永恒,办法只有一个,将它泼入大海。

    这大海,便是人类的存在。

    当这滴水进入大海之后,就会跟大海融为一体。于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曹雪芹等伟大的作家,终于实现了相对的不朽。

    翻开文学史,我们就会发现,任何时代的文学,总跟那个时代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任何无视人类存在的文学,必将为时代淘汰。

    便为我们展示了一次不朽的可能。我相信,只要人类存在,只要中华民族存在,这部史诗蕴含的精神便会永恒。它承载的治水文化、它记录的某个群体的努力,它倡导的某种精神,便会依托文学这种形式流传下去。

    我想,真正的文学,除了文学价值本身的追求之外,还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文学要在无常和变化中寻找永恒。我们的肉体可以消失,我们的精神却可以依托文学传承下去。我们希望能多创造几次像这样让个体介入人类存在的机会。第二,文学要在虚无中建立存在。我们经历的一切都成了记忆。而记忆的消失,像风尘中逃跑的一条黄狗,我们很难追上它。但我们却可以利用文学,在虚无之中,建立一种岁月毁不了的存在。留给世界的,就是一种被文学定格的存在。第三,文学要在虚幻中实现不朽。大自然可以毁灭了一个城市,一场战火可以毁灭了许多建筑,一场地震也可以毁坏了无数的水利设施,但这世上,还会有一种岁月毁不了的东西,这便是中承载的某种精神。

    正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目录 > 一九、从《中国治水史诗》谈文学的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