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二、一部传奇,一部史诗,一部经典
   杨钦欢和程贤章都是客家人。我在想,为什么他们敢下决心和有魄力去承担这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呢?这也许跟客家人与生俱来的一些文化特性有关。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质的汉族特殊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中原汉族居民先后五次大举南迁,颠沛流离、长途跋涉,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定居,与当地民族和睦相处,交融合作,经过千年演化后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客家人在千百年来的不断迁徙过程中,形成一种宏观的包容性,也因为对中原文化传承的坚持,使得客家地区保留着“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传统,形成了他们的坚强性格。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如洪秀全、张弼士、孙中山、黄遵宪、丘逢甲、朱德、叶剑英、林风眠、李金发、谢晋元、李国豪……客家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客家知名人物的杨钦欢和程贤章,并不囿于梅州山区的局限,能够跳出地域的思维,用报告文学的载体,抒写上下五千年中国重大治水工程,如史诗般展现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与水的关系——伤害、竞争、和谐,既从文学审美的视角揭示了治水之难,也从哲学的高度观照了人与水、社会与自然等关系,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和现实意义。

    <er h3">四

    的主编之一的程贤章先生,是我的师长,亦是我的老友,正所谓“亦师亦友”也。

    从1961年起到2011年,算起来我与程贤章的交往整整半个世纪了!几十年的交往,我对其人品与文品深为敬佩。半个世纪的友谊让我们俩即使通过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一个眼神,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读出对方来。

    记得上世纪60年代初,我在广东梅州中学读高中时,已经开始在《梅江报》、《汕头日报》、《羊城晚报》等发表文章了。当时《汕头日报》记者程贤章就是从来稿中发现了我,把我的处女作《疯狗》刊登在《汕头日报》“韩江水”副刊上的。这一次偶然的机遇,给予了我莫大的鼓舞,开始了我的作家之梦,也奠定了我们永恒的友谊。那年,我考进复旦大学中文系,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编辑的道路。此后,我也因此而被文艺界称为“三栖作家”。程贤章那次发表我的处女作,影响了我的整个人生道路。对此,我常铭记于心。

    大学毕业后,我到上海文艺出版社工作。我寓居上海,他住在广州。我们几十年间一直书信往来,交往甚密。我每次到广州组稿,总会到广东作协的文德路拜访他。他见到我格外高兴,一起吃饭,聊天,谈文学和写作,真是“其乐也融融”。

    2009年的一个夏夜,我突然接到程贤章的电话,说他到了上海,有要事相商。见了面后,他告诉我,杨钦欢和中国作家协会要编纂一部,拟请各地著名作家撰写各地的重要治水史,他约我写上海苏州河的治理工程。后来由于广东梅州市召开“首届世界客商大会”,市委请我编写两部《客商丛书》,而且要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出书,任务繁重紧急,对于程贤章约稿,当时我爱莫能助,心中深感不安。无奈,他只好约请著名作家赵丽宏来写。

    那次,程贤章告诉我,他准备从南到北一个一个地方考察和组稿。我顿时有些惊诧。我知道,这是一个重大而极具意义的文化工程。但是,他是一位老作家,精于创作,对编辑和组稿并非他所长。况且,他年岁已高,如此奔波,精力够吗?我劝过他不要过于劳累,可他精力充沛,信心满满。此后,他经常到外地采访时,电话告之我他的具体行程,每每听着他那“年轻”而自信的声音时,我坚信他一定能做好。我知道,程贤章是广东文学界说一不二的鼎鼎有名的“拼命三郎”,虽然年逾花甲,但大凡他下决心做的事,肯定能做成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目录 > 二二、一部传奇,一部史诗,一部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