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一部传奇,一部史诗,一部经典
浪花飞卷的岷江中,依然滋润灌溉肥美的成都平原。都江堰是世界水利奇迹,全世界有良知的人都关注都江堰。你好,英雄的都江堰。虽然‘5·12’汶川地震时你也处于严重震区,但你仍安然无恙地屹立在滚滚的江水中!”他不由得赞叹李冰治水的伟大!
2009年7月24日,吐鲁番,酷热。在当年“7·5”新疆事件尚未平息之际,程贤章不顾个人安危,又带着助手程勇芳等人飞往乌鲁木齐。7月25日,乌鲁木齐,炎热。这是“大暑”的第二天,程贤章就穿越戈壁滩,闯过火焰山,考察了水利工程坎儿井,感受到了维吾尔族同胞的热情。面对坎儿井,他感叹:“坎儿井长流的雪水使荒芜的大沙漠出现了绿洲,出现了盛产瓜果的沙漠江南。所有朝廷任命和流放到新疆的官吏,例如林则徐、左宗棠都对修建坎儿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整整一个夏天,程贤章冒着酷暑,像年轻人一样走南闯北,这是何等感人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啊!
2009年冬,刚参加完梅州举办的“首届世界客商大会”的第二天,程贤章就从气温32℃的深圳,飞到零下3℃的长春,可以说一下子从“烤箱”钻进了“冰窟”里,他近八十高龄了,还是那么执著,那么勇往直前,他就是凭着心里涌起的那一股激情而无所畏惧。
程贤章带领考察小分队,按着缜密的计划,走访了济宁段古运河、黄河入海口、钱塘江、京杭大运河、黄浦江、鸭绿江、松花江、渭河等多处治水工程,记录下其所见所闻、所想所思,并以实际行动感染许多著名作家加入写作队伍。
作家们自觉为这项巨大的文化工程添砖加瓦,终于在2009年12月31日之前,作家们都如期陆续寄来稿子,登陆梅州客都大酒店的编辑部。
面对近百位名作家的稿子,杨钦欢和程贤章激动不已。杨钦欢凭着多年读书积累的知识,每篇稿子都认真阅读,他对作家们的辛勤劳动获得的成果感到欣慰。有的稿件因种种原因未能录用,杨钦欢和程贤章都会具体地提出不录用的原因和理由。后来,杨钦欢回忆说:“我在企业里本有许多事要做,很难挤出空闲时间,但觉得这部治水史也是自己策划注资的,我也想从那些著名的治水名君名贤中学点什么,于是每送一篇,我每看一篇,不觉之间已阅读完百余万字。我虽不懂什么文章作法,但我却从那些著名作家的名篇中一睹作家的风采,每位作家都把某项治水工程写得逼真、生动,通俗易懂。把枯燥的历史化成自己的血液和文字,展示了历代名君名臣在各种艰难环境下,如何依靠群众、集中群众智慧把当地的水害化成水利。例如建于秦昭襄王时期由李冰父子设计的都江堰,‘5·12’地震连二王庙都震垮了,而都江堰仍屹立于滚滚的岷江水中,依然灌溉和哺育着川中百姓。它有许多玄机未被今人破释,称为世界奇迹。又如秦始皇建的灵渠,以及在每年只有十毫米雨量干旱沙漠中修建的坎儿井,都表现了中华民族寻找水这一生命之源的大智慧。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进入了治水事业的巅峰,久已淤塞,不断改道的我国江河,给新中国百废待兴建设事业带来重重困难。那时,从北京,从中南海,从毛主席那里发出一道道命令‘一定要把淮河治好’,‘一定要治理黄河’,具有诗人浪漫气质的共和国伟大缔造者毛泽东还命令长江三峡‘高峡出平湖’。于是就有了何建明的‘五代人治理长江’,叶延滨的‘南水北调’,‘红旗渠’,刘兆林的‘打井英雄李国安’,李林樱的‘堰塞湖’以及冯艺的‘雁鸣柳江’等锦绣华章和高扬主旋律的作品出现。我真说不清楚,我为什么也沉浸于这两百多万字的稿件堆里。从而,我也知道程老、何建明、陈世旭、杨克等作家的勤奋和感召,我激动不已,万分铭感,只有按程老意见,尽可能为他(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