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08篇 “施术护肾”救治“黄金水道”
纪律严明。

    和平年代的微山湖人民也得益于这妩媚灵秀、物产富饶的水资源,曾醉心于春夏水天一色时的泛舟垂钓之乐,曾留连于秋冬万物萧索后赏冰封雪落的惬意……或许青山不老,绿水长存是湖区人民共同的梦想。然而,在这四季美景的转换更迭中,仅80年代以后,微山湖就面临了五次大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比历史上任何一段时期都厉害得多,曾经出现过占山东淡水总面积45%的南四湖所剩水深还不到20厘米,1200多平方公里的湖面内,仅剩0.4亿立方米库存水量,181万亩水域已干涸160万亩的严重旱灾。一度导致航运中断,鱼塘见底,饮水困难,经济衰退,生态急剧恶化。尤其是2001年微山湖遭遇的那次百年大旱,湖水全面干涸,京杭大运河断航,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仅微山县全县受灾人口就高达32万,120个自然村20万人吃水困难,农作物受灾30万亩,渔业干涸面积20万亩,10多万渔民失去以渔业为生的条件;历史上梁山好汉聚义的八百里“水泊梁山”,也曾经一度难觅水的踪迹。许多水利专家因此忧虑,他们呼吁:要坚决搞好水利治理,进一步合理调配、利用水资源,绝不能让“北五湖”消失的悲剧在南四湖重演。

    幸运的是,严重的旱情惊动了一位心系民生的慈善老人,2002年的夏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视察了当地旱情后,毅然作出了决断:“给南四湖以抢救性生态补水,以满足湖区生态链的最低用水需求,保护生物物种的延续和多样性。”于是,微山湖才没有步北五湖的后尘离我们而去,它不仅奇迹般地“复活”了,并以保护南水北调水质而受到各方关注。

    二、问诊施术

    水是生命之源,是维系人类生息的命脉。自古以来,如何给“水”把脉问诊、综合治疗,从而使水害变为水利,乃是上到官员下至百姓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然而,纵观历史,“治水”涉及的问题却非常庞大复杂,因为治水问题不光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资金、技术问题,还是直接关乎国计民生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同时也是关乎人类文明的起源,及人类社会为了调整与大自然的关系所衍生出的文化和制度,是关乎中国传统文化制度性特征及与现代化关系的基本认识。

    在中国,“水利”一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孝行览·慎人》中叙及舜的事迹,到了西汉武帝时期,司马迁为写《史记·河渠书》,曾考察了许多河流和治河、引水工程,总结了当时黄河瓠【hù】子决口和堵口的经验教训,他在书中写道:“甚哉,水之为利害也”,“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由此看来,中国的水利自古以来就在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是水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所决定的。

    拥有长江与黄河“两条巨龙”及众多江河湖海的大中国,得益于水也曾被水所伤。相传自尧舜时代,黄河流域经常发生特大洪水,那时的人们就开始采用“堙障”之法,修筑堤坝围堵洪水。而治水功臣大禹更是中华民族广为传颂的英雄,他成功治理水患的故事,及在治水中所体现的独特人格魅力与公仆精神,不但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启示,同时也造就了千古传承的大禹文化,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所谓“茫茫禹迹,划为九州”。自古以来,凡有洪水的地方,就多有大禹传说。相传古时有个叫冯夷的人,整天妄想成仙无心耕种。在听说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转化成仙的说法后,更是舍下一切,不惜跋山涉水到处寻找水仙花。在东奔西跑寻找水仙花的过程中,冯夷看见地面上的沟沟道道里流淌着的全是黄河水,因为那时候的黄河还没有固定的河道,只能到处漫流,搞不好就会泛滥成灾。但受黄河水滋润过的水仙花倒是汁液饱满、鲜艳欲滴,令冯夷大为欣喜。转眼已经过了九十九天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08篇 “施术护肾”救治“黄金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