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8篇 天堂之水
高其倬檄原任苏州知府徐永佑浚杨林塘,自蔡家湾至海口,长四千余丈。

    乾隆皇帝统治的六十余年中,对水利的重视和投入,当然也不会逊色于其父亲与祖父。江南水利也有许多大手笔。乾隆十七年【1752年】,江苏巡抚庄有薛檄常熟、太仓等八州县,按酌亩捐,起役浚治浏河、福山入江河港,得旨嘉奖。是年,常熟浚三丈浦,太仓浚浏河。乾隆二十八年,巡抚庄有薛借库银22万两,檄苏松两府各州县大修水利。凡太湖出水诸口、吴淞江、娄江等入海口河道淤浅及河中有碍行洪的芦苇鱼簖,尽数铲除。并加培圩岸,改移闸座。翌年三月工毕。乾隆三十五年九月,巡抚萨载督浚白茆、徐六泾两入江河道。白茆自支塘至滚水坝,长6500余丈。徐六泾自陈荡至田家坝,长5900余丈。两河因滚坝已坍,增筑裹头,以束潮水。十一月竣工,借官银16万两。

    乾隆年间苏州府所立的一块石碑,今天还能在山塘街边看到它。它确凿记录了一个两百多年前由民间力量促使政府注重环保的事件,非常有意思。当时,山塘一带开设了很多染坊,河水受到了很大的污染。乾隆二年【1737年】,苏州城里108个民间人士联名上书,强烈要求政府关闭污染严重的染坊,并最终取得胜利。苏州府于是发布“永禁虎丘开设染坊污染河道”的文告。文告中还明确划出了禁开染坊的地段。勒石立碑,立于山塘河旁。

    嘉庆道光年间,虽然国家开始出现颓势,但治水仍为各级政府主要工作。嘉庆二年【1797年】,巡抚费淳、太仓知州鳌图役夫浚治浏河,起新造桥,至石家塘口,工长万丈,面宽十二丈至十五丈不等。借支库银近八万两。嘉庆二十三年,巡抚陈桂生檄苏松太道候补道唐仲冕督浚吴淞江黄渡至万安桥段,长万余丈,并浚治上源庞山湖等处。借库银近三十万两,由长洲等十六州县各按岁征粮额分两年摊征。

    道光四年【1824年】江苏按察使林则徐总办江浙水利,浚治太湖诸出水娄港和庞山湖沙淤,令东注之水通畅无滞。道光七年九月,巡抚陶澍檄署巡道陈銮组织上海、元和、吴江等十县民工分段浚吴淞江下游段,再裁弯取直,工长万余丈。次年二月工竣,计用银三十万两。道光十年,太湖同知刘鸿翔役夫浚治大缺口,长千余丈,及附近支河两千余丈。用银一万五千两,由地方绅士捐款。道光十四年三月,总督陶澍、巡抚林则徐借款13.4万余两,督浚浏河,起吴家坟港至白家石基东止,长八千余丈。又建滚水涵洞石坝一道,至八月完工。所借款项由长洲等十四州县分八年按亩摊缴还。同年三月,官民捐挑白茆港及徐六泾,以工代赈,五月工竣。又建白茆老新闸。共用银十二万两。道光十五年春,太仓知州李正鼎、镇洋知县孔绍显以浏河工程余款近四万两,组织民工挑浚七浦塘沙溪至浮桥段,工长五千余丈,及浚太仓杨林塘和吴江瓜泾港。

    大清帝国到了同光年间,已是江河日下,呈现出落日之相。国力衰败,水患似虎如狼。各级政府在水利上的投入,虽然看似不逊前朝,但依然努力,与清政府的苟延残喘相对应。同治五年【1866年】十一月,巡抚郭伯荫役夫督浚浏河浮桥以下段八千丈,又重修浏河天妃闸,翌年正月完工,共用银十七万两,由苏松太十六州县按亩摊征归还。同治七年冬,巡抚西日昌役夫督浚白茆塘,自王家庄至土塘内止,工长六千丈,并移建石闸至苏常石闸之东,翌年正月工竣,又挑南盐铁塘两百余丈,共用银七万两。由常熟、吴县、无锡、江阴等七县分三年按成摊征归还。同治十年,成立了苏城水利局,总办苏属水利工程,由藩臬两司及苏松太道主持其事,嗣委候补道一人。是年苏城水利局动用库存水利经费,大兴水利,浚太湖娄港29处,计万余丈。又浚杨林、七浦入江港浦八千余丈。并以机器船挖浚泖湖、拦路港三十余里、吴淞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18篇 天堂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