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0篇 郁孤台下清江水——赣南治水记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战,兴国儿女用心血和汗水,消灭了宜林荒山,多年不见的穿山甲、野猪、猫头鹰、麻雀重新出现。大规模的治理,使水土流失状况大为改观,昔日的“江南沙漠”变成了绿洲。水土流失面积比治理前减少1166.7平方公里,年土壤流失量减少775万吨。在此基础上,兴国县将生态化理念运用于农业生产,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使该县农业走上了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县27.3万特困人口有24万余人脱离贫困。大批昔日因环境恶劣而被迫背乡离井的村民重返昔日家园安居乐业。他们自编的兴国山歌这样唱道:

    刘彝主持修建的福寿沟在赣州的930多年中,对赣州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赣州的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好处;直到今日,还有900多米下水道仍然还在使用。令人惊叹的是,900多年前的北宋朝代,当时的经济、科学技术条件下,能够完成这样一项规划设计合理,科学技术含量较高,投入和工程量巨大,设计复杂,建设工程周期长的市政工程,的确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赣州市的章贡区,有章江和贡水两条大江于此汇合,之后称为“赣江”。“赣州”因而得名

    <er h3">三

    九曲河在两岸青山的呵护中,像一位端庄丽人的碧色透明的裙裾,在一片神秘的静穆中,婀娜迤逦,飘然远行。两岸树木葱葱郁郁、青翠欲滴,河水清可见底,成群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夏日的轻风送来两岸的花香,耳畔响着阵阵欢快的鸟鸣。

    故国千峰处,高台十日留。他年三宿处,准拟系以舟。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赣州亦称赣南,据赣江上游,处于武夷山脉、南岭山脉与罗霄山脉的交会地带,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3%。境内大小河流1270条,河流面积14.49万公顷,总长度为16626.6公里,河流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42公里,多年年均水资源量为335.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3900立方米,略大于全省人均量,比全国人均2300立方米高出70%,基本属富水区。属亚热带的南缘,呈典型的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生长季长,冷暖变化显著,降水丰沛但分配不均。既有发展大农业的优越条件,又存在旱、涝、低温等对农业生产不利的气候因素。

    1965年夏初,郭沫若登临郁孤台,其时正值章、贡、赣“三江”洪水期,江水顺着河道滔滔奔流,沿途秋毫无犯,群山一派葱茏,大喜,诗情勃发,反辛词意,挥毫一阕,为郁孤台平添了新的意境:

    而赣南人民为保护一江清水所作出的努力与奉献,最为感人的,莫过于注入粤港的东江水源区数县。

    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东坡被贬谪岭南途中,在赣州逗留,身临“掰开章贡江流去,分得崆峒山色来”之景,写下了《过虔州登郁孤台》:

    三百山是安远县东南边境诸山峰的合称。地处赣、粤、闽三省交界处,层峦叠嶂、青翠欲滴。据说这条山沟里过去居住过300户人家,因有其名。漫山遍野的红杜鹃、白杜鹃、紫杜鹃,把整个山峦点缀得五彩缤纷。几十种稀有树种和几十种稀有禽鸟动物,形成了和谐的自然景观。山顶上一片沼泽地、淙淙泉水,使它成为一个巨大的高山湖泊。往下数百米,便是被称为“东江第一瀑”的瀑布群,50多处飞瀑,形成20多条溪流,最终都汇入东江。

    岚气昏城树,滩声入市楼。烟云侵岭路,草木半炎洲。

    主沟完成以后,又陆续建设了一些支沟,从而形成了古代赣州城内主次分明、纵横交错、条贯井然、排蓄结合的城市排水网络系统。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20篇 郁孤台下清江水——赣南治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