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0篇 郁孤台下清江水——赣南治水记
据史料记载,九曲河在清朝同治年间曾通舟楫,木船自广东龙川可上溯到安远鹤仔圩。民国初年,九曲河航运仍很兴旺,“成批木船二三十艘在河上航行”。当年的九曲圩岸边就设有多种商号,货运贸易一时间颇为繁华。后来,因为上游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河道开始淤塞,滩浅多年失修,航运逐年废止,仅靠竹排木船行驶。新中国成立后,九曲河流域先后建起了九曲、长潭、转塘3座水电站和长富、平岗、长滩、茶园山4座大桥。自此,生活在九曲河畔的定南人告别了只靠竹排木船往返广东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京九铁路、定广公路、赣粤高速公路的开通,封闭的山村与外面的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

    九曲河是定南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因为九曲河,定南县成为东江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全县85%以上的土地和人口在东江源区。东江是香港及河源、惠州、东莞、深圳、广州等城市4000多万居民的主要饮水资源。1963年,中央政府利用东江丰富的水资源,建设了“东深供水工程”,承担着向深圳、香港供水的任务。为了确保东江水源,定南县把水源保护、面源污染控制、人居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在东江水源区的小流域扎实开展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作。

    最是纤尘不染的,是赣南客家儿女的心灵啊!

    按照水保、景观、生态多样性与治理、保护、发展并重的原则,分“山顶、村庄、河边”三个层次进行整体规划,山顶封禁,实施生态自然修复;山腰建设水保生态精品果园;山下村庄结合新农村建设清污泥、垃圾、路障,改水、改路、改厕,改善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河道疏浚,绿色护岸,清水入库区。

    1983年,兴国县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地区后,兴国人民齐心协力开始了一场“江南红色沙漠”上的“绿色革命”。兴国举全县之力,全民上阵进行“水保”。“水保”是重中之重。兴国县两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是“水保”的专家,两个高工是“水保”的高工。在兴国不抓“水保”的班子不是好班子,抓不好“水保”的干部不是好干部,这是兴国县领导抓“水保”的首要口号。将近20年来,兴国县换了五六任书记、县长,但抓“水保”工作的力度一点也没减,真正形成了“几任书记一本经,几任县长一道令,几套班子大合唱,全县上下齐心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干给一任看”的好传统。同时积极引进智力成果加快治理步伐。先后聘请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兴国县由此成了国内乃至国际上“水保”的知名品牌。

    东江之尾由两条小河流形成,一条叫定南水,一要叫寻乌水。定南水的主流发源于安远的三百山,寻乌水发源于寻乌鸡笼嶂,流至定南,与九曲河合并成一水。因此,不论是寻乌水或定南水,均发源于安远县的三百山。

    定南像保护亲人一样呵护东江源环境,也使自身获得丰厚的生态“红利”。数万户农民从事生态农业开发,户均年增收5210元。优美的自然生态风光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生态旅游已成为该县的优势发展产业。“绿色招牌”和“生态门槛”,引来更多优质企业进入,大量来自粤港的游客通过欣赏九曲河原生态自然风光,增强了珍惜东江水和反哺上游的意识,积极投资参与九曲河的环境和生态保护。

    福寿二沟的集水面积合起来约2.7平方公里,当时的赣州古城面积是3.05平方公里,应有0.35平方公里面积没有铺设下水道。从清代保留下来的福寿沟地图上发现,在城市的西南部一带,是武校场,无人居住,故未将福沟向那片区域延伸。

    南宋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文天祥任赣州知州,登临郁孤台,忧国忧民之情涌上心头:

    赣南的青山,是长流碧水的摇篮。在文天祥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20篇 郁孤台下清江水——赣南治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