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5篇 湘中大血脉——韶山灌区纪事
半山腰,有民工就打起了退堂鼓。山高路陡,爬不上,站不稳,工作不到半天,六月的太阳就晒得无遮无掩的民工们面红耳赤,口干舌燥。凿石放炮,响声就像放闷屁,掀不开几块石头。这样干了十几天,上山的民工们就不得不撤下山来。可是,猫形山再难攻,也得咬住不松口,否则工程就得因此改道。此后,杉山的160位民工边干边摸索,先后攻克了打炮眼、填放炸药、搬运山石等一系列难题,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猫形山终于被成功劈开。而像这样的实例,在当时的修筑工地是天天都在发生。

    难怪著名作家周立波当年来到工地在亲身体验过这种艰难后,在他的《韶山灌区两日记》中这样记述道:“干渠全长174公里,绝大部分是十万民工用镐头、锄头和两凿锄挖出来的,有多少人的双手磨起了血泡,多少小伙子的肩膀挑肿了,片片黄土地上不知洒了这些青年人的多少汗珠子。他们不是为了钞票、为了报酬而来的。他们抱定了雄心,要在两个主席的家乡迅速地改变自然的面貌。”

    正当工地上群众思想斗争激烈之时,华国锋来到了猫形山。

    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华国锋头戴草帽,脚穿凉鞋,从石江长渡徒步来到了猫形山工地。

    当时负责指挥这一段的是湘乡县指挥部猫形山工地的负责人是周干元。

    “这是猫形山工地的具体负责人周干元同志。”湘乡县指挥部的同志向华国锋介绍说。

    华国锋握着周干元的手问道:“来了多少人?”

    “160个。”

    “干劲足不足?”

    “热情很高。”

    “有没有思想波动的情况?”华国锋很严肃地问到了这个敏感问题。

    周干元想了想说:“在困难面前,绝大部分人干劲是足的,但也有个别人信心不足,产生了畏难情绪,前两次上山有少数人退下来了。”

    “白求恩是加拿大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你们到这里有多远?……”华国锋问道。

    “八十华里。”周干元回答。

    这时,华国锋轻轻地拍着周干元的肩膀,说:“才八十华里!大家要向白求恩学习,向老愚公学习。”

    周干元点着头。

    “你们干部要带头学习毛主席著作,你带头蹲个点,好不好?”华国锋说。

    周干元本以为,自己负责的这个连,两次上山都有人退了下来,准会挨批评。没想到,华国锋不但没有批评,反而这么语重心长地与他聊着。

    “华总指挥,我坚决完成任务。”周干元坚定地说。

    随后的两天里,整个猫形山工地,白天劳动歌声遍山谷,夜间琅琅书声传四方。大战猫形山的誓师比武会,开了一个又一个。决心书,倡议书,挑战书,一张接着一张。

    “人心坚,石山穿。愚公一家搬得太行山走,我们定能拿下猫形山!”

    铿锵有力的声音,是大战猫形山的进军号。

    “山再高有顶,海再深有底,猫形山的石头再硬,也挡不住我们杉山连的活愚公。”

    气壮山河的战斗檄文,是劈开猫形山的宣言书。

    华国锋离开猫形山的第三天,杉山连就组成了九个班,分成打炮、爆破、撬料、铣坡、搬运等五个组,第三次登上了猫形山。

    红砂岩,是大战猫形山的拦路虎。杉山连的民工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群策群力,用又宽又厚的鸭嘴钢钎代替普通钢钎,突破了打炮眼关,工效由原来的一米二提到了五米多;用打直炮眼改为打斜炮眼,突破了放炮点。既节省了炸药,又使爆破量由不到一立方米提高到近两立方米。

    正当施工紧张进行之时,华国锋第二次来到了猫形山。

    华国锋刚走进民工团部,忽然轰隆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25篇 湘中大血脉——韶山灌区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