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8篇 喀斯特水高原——贵州水利风采录
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上的县有58个。贵州堪称全国水能资源的巨型富矿区。

    因此,我们有理由说,水是贵州省的生态之本,动能之源。

    山高谷深水为双刃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水利的兴修、利用,有防水患而利灌溉的传统。创造了农耕文明无数的水利奇迹:神话传说的大禹治水,信史时代的都江堰、大运河等等。

    然而,贵州虽然降雨丰沛,水资源丰富,由于山高坡陡,地形切割强烈,蓄水保水能力差,大量水资源以地下水的形式深藏不露,开发利用的难度很大;更由于经济贫穷,交通极度落后,使得历史上的贵州常常处于“坐在水上没水喝”困苦状态。

    这里仅以新中国建立前的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为例。

    解放前,在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岁月,黔南州水利设施处于无钱建设、停滞不前的状况。历代遗留下来的简易小型水利工程多为民间自发修建,规模小、效率低,多年失修,或毁或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据统计,至1949年,黔南州共有水利设施近6000处,有效灌溉面积32.45万亩,保证灌溉面积22.21万亩,分别占当时全州耕地面积的11.9%和8.1%;全州没有小二型以上蓄水工程,仅有少数的蓄水塘,总容积4万立方左右,上规模的引水工程仅9处,总灌面仅2.3万亩;州境内没有人畜饮水工程,也没有机械提水工程,农田灌溉都是采用龙骨车、筒车、扯水筒等简易的传统提水工具提水灌溉。由于水利灌溉工程设施的匮乏,农田灌溉得不到保证,靠天吃饭,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人民群众生活困难,农村经济非常落后。

    从全省情况来看,贵州在水利开发利用上,历史的“欠账”是很多的,可称负债累累,尤其是工程性缺水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到1949年底,全省蓄水工程总库容仅2133万立方米,农业有效灌溉面积仅206.5万亩,其中保证灌面仅148万亩,占当时全省稻田面积的12.1%。城镇供水工程仅有贵阳水厂一家,设计年供水能力为70多万立方米。解放前,贵州建成的电站仅有桐梓县天门河水电站,两台机组总装机

    容量才576千瓦。防洪工程在史志上只有零星记载,全省江河基本都不设防,防洪减灾能力极差。

    困扰贵州的水问题不仅仅是饮用与灌溉,更为重要的是乡村家园肥沃膏脂的日益流失。

    贵州的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主要发生在陡坡耕地、荒山荒坡、疏幼林地和部分乔木纯林地等地类上,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西部省份之一。据2000年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资料,全省水土流失面积73180.05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1.54%。年土壤侵蚀量25215.38万吨。侵蚀模数1432t/【km2.a】。按流失程度划分,其中轻度流失面积41416.34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23.51%;中度流失22424.44平方公里,占12.73%;强度流失8016.86平方公里,占4.55%;极强度流失1322.41平方公里;占0.75%。按流域划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8166.0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50.25%,年土壤侵蚀量23104.86万吨,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997t/【km2.a】;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8516.4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30.67%,年土壤侵蚀量5461.07万吨,侵蚀模数904t/【km2.a】。

    水土的流失就有如人的营养成分的无端排泄,天长日久,人将不人了。土地也是一样,土地水土流失带来的将是土地的“贫瘠化”、“石漠化”甚至“沙漠化”!

    就贵州水土流失的地域分布看,西部、西北部及东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28篇 喀斯特水高原——贵州水利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