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8篇 喀斯特水高原——贵州水利风采录
治理面积达0.48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重点治理从1989年的“长治”工程4个县,增加到“十一五”期间“长治”、“珠治”及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的30个县。经过治理的小流域,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的合理配置,形成了较好的综合防护体系,水土流失基本得到遏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建国六十年来,贵州各族人民与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进行不懈斗争,经受特大自然灾害严峻考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经过六十年的建设,全省已有43个县城的主城区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建成堤防1534公里【其中达标堤防310公里】,保护人口326万人,保护耕地146万亩;治理小一型以上水库280座,有效发挥水库蓄滞洪水防洪保安作用;开展铜仁地区洼地排涝治理;组建了84个县的防汛抗旱排涝服务队;基本建成贵州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实现省、市【州、地】实时视频会商和全省主要江河、重点水库雨情水情自动实时监控和预警,建立健全水库水电站防汛应急通讯网络。初步形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洪涝干旱对国民经济和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贵州仅有一座由原民国政府41兵工厂1945年建成的桐梓天门河水电站,装机规模才数百千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贵州地方电力部门遵照中央“两条腿走路”的办电方针,从试办农村小水电站起步。1956年7月,装机100千瓦的兴义狮子山水电站投产,成为全省地方电力试办阶段的起点。此后,历经起步发展阶段,至1978年,全省地方电力建设有了很大发展,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到了21万千瓦。1978年后,贵州地方电力建设进入了一个以实现农村电气化为主要标志的崭新时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地方电力逐步突破了“小水电”的局限,向“中小并举”发展,从单站开发走向河流梯级滚动开发。其中枫溪河、舞阳河、打邦河成功实现梯级开发。2008年底,农村小水电累计装机达到1814兆瓦,全省80个县拥有农村小水电,建成21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及13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完成了5个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县建设。农村小水电的建设,大大促进县办工业及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了森林植被,促进了农民增收。

    <h4>6.水要造福于人,人要善待于水</h4>

    自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规以来,贵州省也结合本省实际相继出台了《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和《贵州省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使水政管理工作基本上做到有法可依。同时水政执法体系试点开始起步并逐步推广,全省各地从组建水政监察队伍入手,逐步形成一支“关系协调、组织严密、纪律严明、运行有力”的专职水政监察队伍,基本建立起省、地、县三级水利执法体系。取得了维护水事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加快水利工作依法行政步伐的成绩。

    与此同时,加强了水资源的管理,建立了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和优化水资源配置,实施了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论证制度;开展了水资源费征收工作,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基本形成;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步推进,编制完成了《贵州省“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清镇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列为全国试点县之一】;水资源保护取得新进展,编制完成了《贵州水功能区划》并经省政府批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开展了县级以上城市90个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监测工作,实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报告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28篇 喀斯特水高原——贵州水利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