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0篇 堰塞湖泄洪纪实
再次带来很大困难。由于道路泥泞,空运进入工地的四台自卸车无法工作;直升机不能起飞,施工急需的物资和油料无法运进;特别严重的是,持续降雨使堰塞湖来水量增大,险情再一次加剧。于是抢险队伍便以更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投入工作,连夜冒雨作业,不少战士连雨衣都没有穿。从28日下午4时到第二天上午8时,便突击开挖土石方1.9万立方米,是自施工以来进度最快的一个夜晚。

    29日下午,天气终于逐渐好转,直升机又抓紧时间,来回穿梭在堰塞湖的上空,抢运了大量油料和其他物资。据天气预报,未来几天还可能有大雨,于是部队又做好了第二手准备,调集1000名士兵随时待命,在直升机无法起飞时,采用徒步背运的方式,向施工现场运送油料等抢险急需物资。

    经过武警水电部队昼夜抢工,和上涨的湖水抢速度,从26日正式开挖到完工,水电部队和水利专家们仅仅用了六天——较原计划提前五天,一条长475米、宽50米、深12米的泄流渠便出现在唐家山堰塞湖坝体上。专家们说,这种速度在世界上都是一个奇迹。

    原计划泄洪渠土石方的挖掘量是10万立方米,实际上却挖掘了14万立方米,由于挖掘得更深,湖水流到泄流渠中便延缓了溢出的速度,从而给下游留下了更多的安全撤离时间,突然溃坝的可能性也变得微乎其微,大大减轻了泄洪可能带来的险情。工程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武警水电官兵提前超额完成了任务,由于进展顺利,经过周密计算和分析,工程放弃了预定的用炸药爆破溃坝的方案,采用让湖水随着水位上涨自动地流入泄流渠,避免了爆破可能带来的各种意想不到的危险和问题。

    6月1日凌晨0时,正式停止了挖掘机的工作,抢险官兵除留下少数人继续进行监测外,其余的人采取坐直升机和徒步的方式,分批撤离。

    完成泄洪渠开挖工程后,仍然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不能放松:一是由于上游的集雨面达3350平方公里,如果发生持续性、大范围的降雨,对堰体的破坏力就会非常大,因而必须加强对雨情、水情的监测,这对下一步预警和应对都非常重要;二是对堰塞体的过流情况和堰塞体的稳定性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堰塞体有异常变化,就要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对下游群众进行转移。而堰塞体完全排除险情也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堰塞体最后用什么方式解决,还需要在监测过程中进一步观察判断。

    为了保证唐家山堰塞湖在大部队撤离后继续处于良好的监控状态,并记录相关的水文资料,抢险指挥部在中科院专家组的帮助下,在堰塞湖上下游设立了四个观测点。四川省水文局的四套宽带无线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无人状态下的唐家山堰塞湖水位变化情况。这种利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装上的“天网”和“千里眼”,可以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对堰塞湖泄流后的流量、堰体状况进行记录,并迅速传输到抢险指挥部,包括北京、成都和绵阳。在指挥部只要轻点鼠标,便可以接收到清晰的监控图像,甚至可以看清堰塞湖中的水波。

    由于堰塞湖坝体下端近日来陆续出现了十多处管涌,为了观察管涌是否会造成溃坝的危险,指挥部决定,留下12名水电部队的官兵在坝上继续进行24小时监控。

    为了确保群众和抢险人员的安全,除在唐家山堰塞湖周围外,在沿岸的安全地带也设立了险情观察站,一旦发生溃坝险情,上游观察站将每间隔20秒钟连续发射30发信号弹作为警报,警报发出后,绵阳市指挥部将同时使用热线电话、短信、广播电台、电视台、高音喇叭等各种辅助方式向社会公告相关信息,并组织群众按预定方案转移。

    在泄洪渠施工结束后,并不会立刻出现溃坝或者浸堤的情况,预计6月3日以后,堰塞湖的湖水才会沿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30篇 堰塞湖泄洪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