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0篇 堰塞湖泄洪纪实
报;抓紧清理北川县城以下河道中的各种堆积体;建立监测点,24小时不间断监测流量变化;并抓紧转移上游可能被淹没范围内的人员。勘测突击队还火速与水利部水文局联系,紧急调拨ADCP测流仪器进行水文观测……而监测数据显示,随着主汛期日益临近,堰塞湖的威胁将越来越大,甚至在不考虑上游发生降雨的情况下,预计18到24天后,水位将达到过流高程,如不采取措施,极可能发生漫顶溃决。

    情况万分危急。一份由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手写的紧急报告送到了北京。党中央、国务院审阅后,确定了“积极抢险,主动避险”的八字方针。胡锦涛总书记深夜给正在四川指导抗震救灾的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打电话,要求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加强巡视,做好应急预案,科学决策处理唐家山堰塞湖险情,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不出大的问题。

    19日晚上,水利部召开紧急会议,传达了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救灾指示,并决定24小时监测值守唐家山,尽快提出处置方案和人员转移的应急预案。

    20日,四川著名水文地质专家、省地矿局66岁已经退休的高级工程师杨杰主动来到绵阳,带着三位大学生和水文监量仪器空投到堰塞湖所在地禹里乡,建立了水文观测点。这个监测点有效地监测了唐家山堰塞湖的水位及库容,每一天都用其他单位或部队的卫星电话,把监测数据向指挥部汇报,为指挥部掌握下游是否会发生灾害,灾害形成的速度如何,是否能赢得抢险的时间等等提供翔实依据,以便作出正确决策。

    经过监测,杨杰等人还写出了《关于在湔江上游“北川—治城—杨家坪”段开展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普查的报告》,建议查清这个地区地质灾害的位置、规模,并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评估,以避免地震后新一轮地质灾害带来的可怕后果。

    这天下午,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组长、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和水利部长江委员会主任蔡其华带领专家又乘坐直升机到达了唐家山堰塞湖上空。通过四个多小时的空中仔细观测,再次了解了坝体的情况。

    然而,仅仅空中观测仍然不够,实地勘察仍然是制定抢险措施必不可少的依据。经研究,21日上午,两架载有20余名水文、观测专家和武警水电部队官兵的直升机再次直赴唐家山,冒险进行实地勘察。由于唐家山堰塞湖坝体上无法降落,在距离地面一米多高时,飞机上的人员便逐一跳下。飞机螺旋桨刮起的气流曾把很多人击倒,但大家挣扎着站起来后拍拍身上的泥土便开始了工作。

    站在堰塞湖坝顶环顾四周,像站在一座小山上,周围山岩上的巨石和碎石仍然在不断地滑落在湖水中,发出“哗啦啦”的巨响,溅起阵阵水花和水雾,岩石落入水面的巨声和余震发出的“地声”相互应和,随着阵阵余震,落下的山石更多,“轰轰隆隆”的声音震天动地。

    唐家山原本是一座植被茂密、岗峦滴翠的地方,但地震后,两岸的山体像刀劈斧砍般被齐齐削掉,成了光秃秃的危岩。地震中形成的大坝也和一般水库的大坝完全不同,高高低低,到处是烂泥和大大小小、有着尖尖棱角的石头,里面夹杂着折断的树木和荆棘,让人没有地方落脚。从坝顶走到坝底,从这头走到那头,都根本没有路。专家们在陡立的巨石上、在倒下的树木间、在深陷的污泥和松散的碎石沙土上,手脚并用地艰难行进,稍一不慎,就可能葬身湖底。不一会儿,全都大汗淋漓了。

    经过专家们艰难的现场监测,唐家山堰塞湖坝体的顺河长度约803米,横河最宽处约611米,顶部面积约30万平方米,全部由石头和山坡风化石组成。截至5月21日下午5时,湖内水位为716.01米,相应容积为0.977亿立方米,上下游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30篇 堰塞湖泄洪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