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4篇 雷州青年运河今昔
养育自己国家和自己的大江大河叫做“母亲河”,长江、黄河、珠江都当得起一声“母亲河”叫声。而雷州人民也把雷州青年运河叫成“母亲河”了,因为它甘甜的乳汁,已经养育雷州的三代人了,上至白头耄耋,下至垂髫黄发,谁的身体里、血液里不富含着运河之水?

    运河建成的近半个世纪以来,它确实带来了无比的变化。

    水,不但给自然生态带来巨变,也给社会生态带来巨变。

    一代人一代人为水发愁,连姑娘找婆家也要看看你家水缸里有没水、村子周围有没有水源。下田仔村有一首民谣:“有女不嫁水田仔,年年苦旱产量低,日夜车水不能睡,双脚踩肿眼熬红。”下田仔村不是个案,雷州有许许多多村子都如此。遂溪城月镇石头塘村,也是因为缺水,青年无法成家。可是,运河之水流到这些村子后,姑娘随水而来,1960年到1963年这3年里,结婚的青年总数相当于这之前20年的总数。

    雷州附城下河村、雨田村,别看村名中有“河”字、“雨”字,实在缺水成灾,人们四处逃荒,家破人亡。郭荣习一家12口,就饿死了11人。有了运河水来,连年有了好收成,吃救济粮的村子变成了卖余粮的村子。通水当年,下河村就卖了75万公斤余粮。

    雷州特侣塘的塘上村、塘下村,从宋朝建村到新中国建立前,为了争水,经常械斗。旧社会时,雷州的械斗是出名的,动不动操起棍棒、家伙殴斗,数十人数百人纠缠一起,往往流血死人,都像斗红眼的公鸡。塘上村和塘下村就这样械斗了800余年,这村与那村互视对方为不共戴天的仇人,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互不通婚。据民国三四十年里的统计,因水械斗双方共死61人,因此特侣塘被称“血泪塘”。都为了争水啊,为了争生存空间啊!而更多的人们把希望寄托给神灵龙王,建庙祭神,求天赐雨,跪破双膝,唯恐不够虔诚。但是世代的苦旱不因为械斗和求神,而能稍稍减轻。只有这运河之水流来,才消弭了上千年的冤仇,消弭了求神拜佛的愚昧。水流来了亲情,水送来了文明。运河通水之后的岁月里,像塘上村和塘下村这样的世仇村,在各方面做了工作后,团结友好了,爱情也萌生了,互不通婚也成为了历史。

    过去盛行的拜天求雨现象几十年来已经绝迹,文明战胜了愚昧,科学战胜了神棍。

    水的到来,几十年已经再造了雷州半岛,作为中国第二大灌区的青年运河灌区,使鹤地水库以南到徐闻县以北的广大地区、几百万亩土地、几百万人口,都有了自流供水,“赤地千里”,“荒凉不毛”,进入了历史档案,鱼、粮、果、蔗、菜之乡,成了今日的写照。

    19世纪70年代后,在洋务派举办近代民用企业的同时,商办的近代工业也开始出现,1872年南洋华侨商人陈启源在南海开办蒸冷缫丝厂、美国华侨商人陈宜禧于1906年筹建新宁【今台山】铁路,等等。在徐闻也最早有了华侨商人设立的机器榨糖厂,白糖代替了土法的红糖。甘蔗一向是这里的产品,但是因为干旱,常常长得犹如茅草,亩产只有1.2吨。运河通水后甘蔗满山遍野,长得犹如一道道绿色高墙,亩产大都在10吨以上,现代化糖厂每隔若干公里就设立一座。《南方日报》曾在头版发表过《遂溪,中国第一甜县》的文章。这里是全国四大蔗糖产区之一。

    红橙之乡——廉江。红橙是这里的、名闻遐迩的特产,一般柑橙瓤肉是黄色的,唯独红橙瓤是红色的,行销国内外,被视为喜庆之色,口感也极好。这个品种也是后来产生的。

    鹤地水库以及运河上结瓜式的几十座小水库,是渔业生产基地。鹤地水库12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有放流养殖,也有网箱养殖。水库建立后这几十年,常常能捕获上百斤重的鲢鳙。

    雷州半岛现在已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34篇 雷州青年运河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