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1篇 从化经验广蓄模式
    <er h3">1

    一个简单的数学题是:用四度电换三度电,值不值?

    上水库主要负责蓄存发电用水,电网负荷低谷时段将抽上来的水储存在库内,等待负荷高峰时段放水发电。所谓“四度电换三度电”中间那一度落差,就损耗在这一上一下的过程中。

    电力作为一种在常规环境下无法储存的能源,其生产、输送和使用是同步进行的;与之相矛盾的是,社会对电力负荷的需要又瞬息万变:一天之中,白天和前半夜的电力需求较高,下半夜的用电量却骤减,其需求量为前者的一半甚至更少。这稍具常识的人就能明白,零点之后生活照明用电少了许多,夜间开工的企业也没有白天多,生产用电也大为下降。因而为满足高峰期的使用以及避免低谷期的浪费,供电部门势必按照电力需求的变化来协调发电设备,做到高峰期满发,低谷期蓄能,于是技术人员试图寻找能够将电力间接储备的办法,于是一种解决上述供需矛盾的发电方式——抽水蓄能发电,应运而生。

    一个简单的数学题是:用低谷期的四度电换高峰期的三度电,值不值?

    二十年过去了,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下称“广蓄”】用良好的效益、优质的管理和强劲的协调能力向世人力证:值!

    1993年,在广蓄工程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之后,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广东省省长叶选平不惜溢美之词:“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创立了两个模式一个是三茂铁路模式,还有一个就是‘广蓄模式’!”

    从此,“广蓄模式”名扬天下。

    1994年4月,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袁国林同志带领一行八人风尘仆仆地来到从化,在实地考察了广州抽水蓄能电站

    之后,对“广蓄”工程建设之快、效率之高的困惑得以释疑。考察团发出由衷感叹:“广蓄模式”行走在一条成功的科学管理道路之上!

    如今假如你莅临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游目骋怀眼前的绿水青山天高云阔,行走在巍峨雄伟的水库坝堤上,你会感到不可思议,似乎这儿是一个度假胜地,并不像一个水电站——有群山环抱、有溪水流碧,两个水库仿佛蓝宝石般晶莹透剔,厂房和管道则悉数藏在了绿树里。

    更让人感叹的是,在中国工程管理模式的发展史上,“广蓄模式”是继“鲁布革经验”之后另一具有深远影响的工程!

    “一个仅有20多人的业主单位,如何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建成了我国最大、当时世界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且提前一年并网发电?”

    当年考察团的困惑又被提起。

    让我们来再次解密。

    事实也证明,两者的同步建设是个明智的决定。一个相关的注脚是,1996年国家电力规划部门对华东地区的核电站进行规划研究,结论是:在秦山核电站二、三期建成后会使电网调峰容量缺口增加1200兆瓦,因此建造一座拥有1000兆瓦调峰能力的抽水蓄能电站势在必行。核电站配备抽水蓄能电站,恰似如虎添翼,是优化资源的不二法门。

    1988年。广东。

    要说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就不得不提大亚湾核电站。

    1980年代初,正值香港经济腾飞的黄金时代,其电力供应却捉襟见肘。为抓住此商机,既一举解决制约香港的能源瓶颈,又为国内的改革发展筹措资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和广东省政府计划在靠近香港、广州、深圳等电力需求量大的城市周边建设一座核电站。核电站选址大亚湾畔的岭澳村。不想好事多磨,就在核电站的筹建期间,先后发生了港民因为安全顾虑集会反对核电站的建设、中英政府商讨香港最终归属等事件,核电站的建设一再拖延,历尽坎坷。在一个个障碍相继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41篇 从化经验广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