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3篇 海河水系的沧桑
情况下已经是非常危险了。当时17个战士,没有一个后退一步,准备需要装填的木料,我带着其他几个党员就往里塞,这边一边塞着木头,那边石头就呱呱地往下塌,砸在身上、砸伤了肩膀,好多战士都挂了花,哗哗地流着血,却仍然抓紧时间抢修。因为这个洞一旦要塌了,整个工程就全完了。

    为了尽快打通隧道,为了解决天津的水危机,磕磕碰碰不算伤,发烧感冒不算病。风枪手们好像是抱着一挺重机枪一样,“突突”地干个不停;推斗车的人总是一路小跑,有时一天要在洞下奔跑120里。

    休息方式也特殊,在洞下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的指挥员,用腰带把自己捆在钢支架上,两只脚站在水里,戴着安全帽脑袋歪着就睡。

    为了打通这条12.4公里长的引水隧洞,19名解放军战士和两名农民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每隔700米就有一名战士永远地倒下了。他们之中最大的34岁,最小的只有17岁。

    唐喜良就是其中一个。他是铁道兵某部的一位副排长,带领11名战士在隧洞里施工。他生前的战友何明回忆说:当时发生了一次特大的塌方,把他们11个人全部都压在了这个碎石里面。当时唐喜良醒过来的时候,他的两条腿被一块巨石压在下面,等其他的同志醒过来后才把他们挖出来。他被挖出来以后,腿已经断了,只能还躺在旁边,这时塌方在继续,里面还埋着两个战士,有人喊赶快撤离。他说不行,我们的战友还没出来,就要继续抢救。虽然他的腿断了不能动,却指挥着其他人继续抢救埋在石头里的战友,没有工具,大伙都是用手在抠,两手的指甲全部都抠掉了。

    直到战友们全部被救出来以后,唐喜良才同意被送往医院。两个月后,伤还没好,唐喜良又回到了工地。当时再过几天就是春节了,他家里来信说,乡亲们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领导特意安排他回家定亲,他却说:再坚持干两天我再回去。

    当时隧道设施很差劲,开装载机最危险,他就抢着开。却就在这时候隧洞里又发生大塌方,一块巨大的石头砸在了唐喜良的头上……他带着未痊愈的伤口,怀揣着一张准备第二天返回家乡相亲的车票,竟永远地倒在了隧洞里。

    除去牺牲的21人外,在隧洞开挖工程中,施工部队先后有3500多人主动推迟婚期、假期,2100多人探亲提前归队,6100多人带病带伤坚持施工,107人受伤致残。

    19

    引滦入津的工程如此危险,那么工程质量能够保证吗?

    在混凝土工程中,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癌症”——碱集料反应。这种反应是指具有活性的粗、细骨料,在潮湿的环境下会与水泥中的碱性成分或外界中的碱性物质产生化学反应,能够对构筑物造成无法修补的损毁。

    据说加拿大魁北克省的140座大坝中就有30座因发生碱集料反应而引起损坏。在州河暗渠工程中,由于暗渠主体是常年输水的混凝土地下构筑物,为避免出现碱集料反应,工程使用的混凝土骨料全部是非活性材料。

    引滦入津工程的采购部,为了寻找300万方碎石,和150万方沙子的非活性骨料料场,查阅了大量地质资料,跑遍了北京、河北以及蓟县的几十个料场,才找到了工程所需的物料。技术部门还向国内建材专家请教,推出了能使低碱材料保持稳定性的控制措施。这是我国继三峡大坝、小浪底工程之后使用的非活性材料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国内首次把非活性材料用于箱涵工程建设中。

    另一个师是野战部队,搞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缺少技术力量,也缺乏组织经验,于是在师、团机关都办起了工程技术讲座,请地方专家、工程师任教,先后培养了各类技术骨干近7000名,其中经过考核领取技术证书的5158人,形成了一支自己的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43篇 海河水系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