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篇 长缨在手缚蛟龙
center">人治水,水利人。人不治水,水害人。
center">一个城市不能没有水,不能没有绿,有绿有水才有生机。
center">
——题记
一、北方的水
河北原本也许不缺水。省名就带一个河字。
俗话说,有河就有水。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的生命就来自这水的滋养。生命的全部奥秘就是为了生存而斗争。这就引出了我们人类的治水的辉煌历程。
河北治水有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有了这闪光点,我们对自然有了新的认知,对人自身有了开掘。我们的心灵仿佛被清水洗过一样,变得更加清澈、明亮。我们会像水一样温顺、坚忍、水滴石穿,淡泊名利,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自由生活。
河北省地处东亚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全省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西北部有坝上高原和燕山、太行山,中部和东南部有冀中、冀东两大平原,东临渤海。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河流有海河、滦河水系。时代的变迁,地形地貌的变化,特别是旧中国政府对水患的不作为,致使河北人均水资源逐渐排在了全国最末行列。新中国成立前,河北山区无水库,平原无机井,中下游入海排沥通道不畅,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人民群众饱受洪、涝、旱、碱四大灾害之苦。这样,治水便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河北省与北方其他省份一样,是严重的资源型缺水省份,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0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11立方米,是全国平均值的1/7,不及国际上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缺水标准的1/3,甚至比不上以干旱缺水著称的中东和北非地区。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河北省用水量逐年增长,年用水量已经高达220亿立方米,但可利用量仅为170亿立方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下垫面条件等因素发生了变化,导致地表水明显减少、地下水严重超采、水资源污染严重。针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现状,河北加大了城市水污染处理和再生水利用项目建设,除已建和在建投入的近百亿元外,还将投资60多亿元建设一批水污染治理和回用项目,预计到2010年城镇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1.7%。
回顾建国六十年来,英雄的河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奋斗、战天斗地、兴利除害,谱写了气吞山河的治水创业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防洪减灾体系日益完善,变任由洪水泛滥成灾为对雨洪有效控制和利用。按照“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和“分区防守、分流入海”的防洪工程体系总体构想,截至2008年,建成各类水库1085座,总库容102.17亿立方米,新开辟或整治主要骨干行洪、排沥河道50余条,新筑和整修堤防1.7万千米,修建了调洪、泄洪、分洪和挡潮的大中型闸涵枢纽180余座,对各蓄滞洪区进行了整治。防洪工程持续60年的建设,基本构建了一个一般洪水保安全、特大洪水减灾害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为确保全省安全度汛,确保京、津防洪安全奠定了基础。1996年8月,海河南系发生了特大洪水,河北省利用现有防洪水利工程,通过科学调度和全力抢险,减少淹地1950万亩,减少经济损失900多亿元。
农业灌溉综合保障能力大大提高,粮食生产从靠天吃饭走上旱涝保收。建国初期,全省没有机井,地上水灌渠仅21处,土井和灌渠灌溉总面积不足1400万亩。60年来,河北开发机井92.4万眼,兴建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159处,还在山丘区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