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6篇 长缨在手缚蛟龙
都有在大海边的感觉。”来自正定的一位先生张开双臂面对水面,脸上呈现出很享受的表情感叹道。这样说可能有点儿夸张,但是这么宽的水面,这么漂亮的景色,跟看大海的感觉真的一样。那绿色的沙地桑、长着红色果子的欧李,还有一片片芦苇,鸟儿盘旋在湿地上空,水里不时游过一条条鱼。别说久在都市的市民,就是附近的村民,也是30多年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色了。

    “没有治水工作的持续开展,就不会有滹沱河的今天,更不会让这条古老的河道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啊!”这位建管处的领导同志由衷地说道。说得对啊,水是人类生存的物质根本之一,它能维系我们的生命,亦能剥夺我们的生命。俗话说:水火无情。用水与治水从来都是相伴而生的。河北的水甘甜凛冽,滋养哺育燕赵儿女。河北的水,同样狂放不羁,同样会给我们带来灾祸。打一场治水人民战争,是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河北作为拱卫北京的大省,理应响应领袖号召,冲在治水的第一线,争立大功。

    二、治水风云

    建国初的农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江河水患肆虐。我们的国家,每年都会发生多场洪水泛滥,河堤决口,洪水淹没和冲毁良田,村庄房屋倒塌,百姓流离失所,甚至家破人亡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祸患。

    其次是干旱,北方广大地区缺少雨水,土地不能灌溉,旱情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正常年景下亩产只有二三百斤。当时农业完全处于靠天吃饭、受大自然摆布的状况。因此,治理江河水患成为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亟待解决的最大民生问题。河北省境内的海河滦河也是经常发威,让河北人民饱受其苦。

    毛泽东主席指示要打一场治水的人民战争,周恩来总理主持治水工作。很快,以治淮工程为标志,新中国由此开始了一场向大自然宣战、治理江河洪水、兴修水利的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治理江河水患,是几千年人类历史上的头号难题。尽管历史上出现过像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那样的个别英雄事迹,但却从未有人对整个水患根治过。为什么在新中国刚刚建立,毛泽东就首先选上了这一重大难题,迫不及待地把根治水患的重任背在肩上。尤其是在当时,朝鲜战争、台湾海峡战事正在紧张,国内物质条件十分缺乏,百废待兴。可以说形势是外患内忧。但在那种困难情况下,毛泽东和共产党竟然又敢于向大自然宣战!这是一种什么气魄,一种什么自信!如果不是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不谋私利的政党,如果没有真正关心人民疾苦、充分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的信念,这是可能的吗?如果当时就想着“让少数人先富起来”,或有“没有钱什么事也不能干”的庸俗观念,能发动那种战天斗地的壮举吗?

    紧随全国各地治水工作的全面展开。1950年河北省渤海区灌溉工程的四大重点之一的蓟运河灌溉工程开工,这是河北省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治水工程,是河北人的骄傲。1951年河北省独流减河工程开工,1953年完工。该工程包括开挖独流减河、南运河改道等主要部分。这一工程的完工,完全解除了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洪水威胁。

    1955年7月国务院会议通过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综合规划的报告。1956年3月新华社报道,全国兴修农田水利的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经过五年的努力,不仅大大减少了水患,而且实现了扩大农田灌溉面积达800万公顷,比原计划480万公顷超额约40%。这标志着治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治淮工程持续到六十年代初。1958年起兴建了从洪泽湖到新沂河的淮沭河工程。河长100公里,宽1.04公里,并建造了二河闸、淮阴闸、沭阳闸等控制工程,跨淮河和沂沭河两流域调水,达到分淮入沂,淮水北调和淮沂互济的综合治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46篇 长缨在手缚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