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7篇 生命之水,生态之水——唐山治水散记
的省、市重点工程,其速度之快,着实另人赞叹不已。西沙河改道工程大战犹酣,另一场声势更为浩大的治水战役又打响了:2003年4月26日,滦河生态防洪工程正式开工。滦河,古称“濡水”。站在黄台山顶极目远望,它像一条绵延的彩带蜿蜒南行。这条美丽的河流在滋润迁安大地的同时,也曾给两岸人民带来无数次灾难。驯服滦河暴虐的性格,一直是迁安父老世世代代共同的梦想。为了圆上这个梦,一代一代的迁安人付出来了艰苦的努力。进入新世纪,唐山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治水思路,本着构筑“一河两区”的格局,提出打造集生态、防洪、城市建设、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滦河生态防洪工程。这是科学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2003年3月,开始勘测、规划、设计,2003年1月,通过专家审查和省水利厅审批,经河北省发改委立项,同年4月26日,一期工程开始实施。

    风沙弥漫的河滩里,建设者们风餐露宿,头顶烈日,脚踏荒原,演绎出了一幕幕感人的故事。这一天,水利局里17名退休老干部找到了局领导,主动请缨参加治水战斗。这些老人听说建设人工湖,兴奋得连觉都睡不着,说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像年富力强的小伙子那样冲锋陷阵,但有的是经验,可以打打下手,当当参谋。一席诚恳的话说得水利局领导差点掉下泪来。不久,老人们来了,跟着建设大军摸爬滚打在工地上。担任工程检测工作的70岁的退休老副局长唐兴文,因劳累过度患了病,骑不了车子就叫家人把自己送到距家6公里的工地坚持工作;68岁高龄的工程师杨友林犯了腰疼病,夜里偷偷贴上太极神贴挺着干,大家劝他回家,他说啥也不肯,实在顶不住了,就把老伴儿叫到工地在棚子里给他按摩;老职工王效义患病高烧,上午9点去医院输液,中午拔掉针头直奔工地,一顶就是好几天,家里却毫不知情。像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

    其实,留在水务工作者心中的感动,又何止这17位老人的言语和行为!在两大工程紧锣密鼓地实施之际,非典病魔的阴影却由南而北渐渐逼近。此刻,在两大工程工地那长达10多公里的战线上,分布着3500多人的建设大军。这些施工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一旦有人感染非典病魔,后果将不堪设想!局长们感到了肩上本已沉甸甸的责任愈加沉重。为了确保施工人员不出现一例非典,并保证工期和质量,他们每天都巡遍每个标段,亲临现场检查部署工作。在他们的车里,总是备着矿泉水、方便面,有时,整整一天就靠这些东西充饥、解渴。实在困得不行,就在车上打个盹儿,车成了他们的“家”。几百个日日夜夜,两大工程并未因非典而停滞。在艰苦的环境中,建设者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证了工程的进展速度和质量,向唐山人民交上了一项过硬的百年工程。

    2009年8月,投资1.4亿元的津唐运河水环境整治工程破土动工,全部工程预计2011年完成,届时唐山市丰南区将通过津唐运河、煤河和南湖,与主城区紧密连接起来,逐步融为一体。这是唐山水利工作者的又一杰作。津唐运河水环境整治工程,北起运河北端,南至丰南区么家泊大桥,全长3.6公里,主要包括河道整治工程、水系连接渠道工程、主题公园建设工程。其中,津唐运河河道整治工程是在丰南区西城区南侧与津唐运河交汇处修建集防洪、蓄水、扬水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津唐运河节制闸枢纽,汛期利用该枢纽拦蓄下游回水,并通过该枢纽扬水站排除西城区及上游区域汇入津唐运河的洪涝水,以满足西城区的防洪要求;枯水期在津唐运河水位较低时,通过从闸下游向上游扬水,抬高上游津唐运河蓄水位,满足西城区生态景观的蓄水要求。同时,在津唐运河与文化大街北侧修建橡胶坝,使西城区水系整体形成梯级景观效果,达到与两岸防护堤、绿化带的巧妙衔接。水系连接渠道工程是开挖两条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47篇 生命之水,生态之水——唐山治水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