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51篇 红色之岸看碧涛——关于嫩江的故事
留在过去几次抗洪记忆的田凤春来说,1998年的洪水显得太突然了。主汛期居然提前了一个月!水位之高、水量之大和持续时间之长,更是罕见。因此,他再三告诫大家:“同志们,我们决不能有丝毫麻痹!”他用嘶哑的嗓子鼓舞干部群众:“我们必须准备打两个月以上的持久战!思想决不能懈怠。”

    可是,水到底要涨到什么时候,涨到多高,谁也说不清楚。

    8日,洪峰冲毁了嫩江最重要的水文站之一——江桥水文站。这有可能直接影响嫩江水位和流速的预报。它所在的泰来县,也多处告急。

    其实,泰来县与肇源县隔嫩江相望,乘坐渡船只要半个多小时就可以抵达。可惜,渡口根本看不到船的踪影。附近的农民说,嫩江的江面一下子宽了十几倍,浪又急又大。开渡船的人,都不愿摆渡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谁敢拿命挣钱?正在危难中急着过江的人,只好绕道吉林省,坐火车绕上一圈。那时,火车在沟满壕平的树林、田地与草原之间滑行,便像汪洋中的一条船。遇上两侧农田完全被水淹没、路基滑坡的地段,列车只能缓行,如履薄冰。因此,这使过往的列车时断时续,有的晚点十几个小时。小站上,人们都在打听,前面的路,还通不通?自己要坐的火车,可能晚点多少?

    这样,原本一个小时的路,人们取道吉林省,在新肇、大安、白城,换了3回火车、用了10个小时才辗转到达泰来。

    8月9日夜里21时,泰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人声嘈杂,几乎各个房间的人都在对着电话大喊:“哪儿?哪儿?快坚持不住了?”“要多少石料?”“编织袋还在路上,再等等啊!”

    防汛办副主任马志民说:泰来县当天的水位比前一天早8时又上升了44厘米。19时达到141.54米,超过警戒水位1.84米,超过保证水位1.14米。比建国以来1969年最高洪峰还高0.78米,流量10400立方米/秒,是历史上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坝内坝外的高差,已经高达4—5米。堤外,就是当地130万亩耕地和32万人口,以及黑龙江和吉林的若干产粮大县。形势极为严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某集团军副军长李树森和齐齐哈尔军分区司令单忠良,率领数百名战士和几十台车辆,神兵天将一般出现在泰来县城。

    解放军的到来,使处于惊险中的泰来县城里的百姓们,顿时充满了喜庆的气氛。那些因抗洪而疲惫不堪的人们,似乎一下子盼来了救星。他们谁都知道人民子弟兵的亲情和干劲。果然,解放军来到后立即进入抢险阵地。战士们个个都像猛虎下山似的,和洪水进行顽强的搏斗,他们不怕风吹浪打,争分夺秒,争先恐后,奋不顾身。此情此景,感人至深。

    为了酬谢人民子弟兵,各地群众自发地前来进行慰问活动,那种军民鱼水情也是十分感人的。

    齐齐哈尔军分区司令员单忠良大校,率领部队来到堤坝上抢险,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合眼了。只见他站在高处,一边指挥部队战士和民兵搬运抗洪物资,一边帮助慌乱的群众向山上转移。为了给群众多争取一些宝贵的时间,单司令员又亲自率领官兵急行军赶到村口,用沙袋和塑料布阻击洪水,帮助群众及时脱离险区,进入了安全地带。

    12日凌晨,被嫩江洪水围困了一天一夜的托力河乡1000余名群众,是沈阳军区动用两架直升机和11艘船,才救他们脱险的。当时,齐齐哈尔地区持续下雨,能见度极低,飞行员是冒着极大的危险来飞行的。其中两架飞机,在非常条件下飞行了18个架次,空投了153000只编织袋、2.25吨塑料布。一位老乡面对这样的情景激动地说:这才真是咱人民的子弟兵,世界上到哪里能够找到这样好的军队啊!

    当时的齐齐哈尔是什么情况呢?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51篇 红色之岸看碧涛——关于嫩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