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61篇 粤港情深——东江碧水的故事
来了黄金时代的幸福,同时也迎来了幸福的烦恼,这烦恼和香港面对的如出一辙!

    水!水!水!任何地区的发展离不开水。深圳拥入大量人口,需要食用水;大量工厂拔地而起,需要工业用水;修路、架桥、工地铺开得密密麻麻,需要建筑用水!20世纪80年代初期,偌大的深圳市里,到处都是对水的呼唤,到处都是对水的渴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963年出现在香港的场景如今又在深圳演绎!

    在缺水的情况下,想要维持迅猛的发展速度,简直不可想象。

    与此同时,香港的“瓶颈”也越勒越紧。

    港英政府资料显示,1979年香港人口增加到492万多人,生产总值达到1070亿港元。不到10年,人口猛增了100万!港府发现因为缺水对香港经济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只能不断向中国提出增加供水的要求。1978年东深一期改造工程结束后,中英双方签订协议,自1982年以后,中方每年的停水期由原定的8、9月份改为3、4月份。此举旨在为香港提供更多用水,因为每年的8、9月是内地的灌溉高峰期,灌溉用水和香港供水之间存在矛盾!停水期改为3、4月份后,东深工程的供水能力稍增,年供水量由1.68亿立方米增加到了1.82亿立方米,然而,还是不够!

    港府为了解决缺水问题也是绞尽脑汁。20世纪70年代开始,香港政府陆续建造了18处贮水塘,使香港的总蓄水量达到了5.8亿立方米,可是蓄水塘靠天吃饭,仍不保险;于是另辟蹊径,港府耗资9200万美元建造一座海水淡化厂,日产水能力达18万立方米。18万立方米杯水车薪,况且海水淡化成本是东深供水费的6倍!

    无奈,香港政府只能再次求助东深工程。此时的国内政通人和,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举国上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早已没有“文革”那样的后顾之忧。

    1980年,中英政府开始磋商,很快,于5月14日,中英政府签订了《关于从东江取水供给香港、九龙的补充协议》。按照协议:东深工程自1983年度供水2.2亿立方米开始,连续两年各递增3500立方米,到1990年度达5亿立方米;再从1991年度开始,每年递增3000万立方米,到1994年度,年供水量需达到6.2亿立方米!

    6.2亿,又是东深一期改建后供水量的4倍!

    如此一来,东深工程二期改造势在必行!

    从1973年的1.68亿立方米,到1994年的6.2亿立方米,这是个极大的跨越,这势必牵扯到大规模的扩建工程,主管部门东深供水局面临新的考验。该局始建于1965年,是我国最大的涉外供水企业,伴随东深工程走过了峥嵘岁月。她有过东深工程初期建设的荣耀,也有过一期扩建的惨淡经营,如今传承到了第三代“东深人”手中,他们只能殚精竭虑、兢兢业业,才能将由周恩来总理奠定的“东深精神”光荣传统传承下去。

    东深供水局面临的首要难题是二期扩建工程规模太大,甚至大到了足可颠覆东深工程原有的引水口选择和饮水线路的布置,一旦这个方案论证可行,初期工程中让国人自豪不已的“江河逆流”引水线路就要改弦更张!东深供水局不敢轻举妄动,一度规划了五种方案,并对各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可行性论证。经过无数次勘测、讨论、比较、复核之后,决策部门果断决定选用在原有工程布局的条件下进行扩建方案,“逆流”得以继续保留!

    1981年10月,东深二期扩建工程开始动工。工程的主要部分包括:一、新建东江抽水站一座,沿线7个抽水站各增建厂房一座,增加抽水机组26套,如此一来,抽水机总容量达21600千瓦;二、穿过深圳水库坝下,新建直径为3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61篇 粤港情深——东江碧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