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62篇 香港澳门供水、治水(治污)、填海造地侧记
划成雨污分流系统,即雨水和污水用两套独立渠道进行收集和排放。上世纪20年代,港府在港岛东西侧填海并将人口分流,同时较大规模地在住宅区铺设管网系统,且一开始就用雨污分流。高处的雨水被拦截送到水塘作为20%食用水来源;剩下的则通过管道排出,因地势低洼而排不及的,不少地区会形成“水浸街”。那时候的香港人,尤其是日常采买的家庭主妇,穿着木屐,摄裙蹚水,莫不以为苦哉!采用此套系统,主要的考虑还是收集雨水,供应短缺的用水。

    工业发展初期,万事蛰伏,炊烟霭霭,当时污水只需顺着管道直排维港,每天数万次的海水潮汐足以将它们净化。然而到上世纪70年代,随着香港工业的起飞,污水直排对海水水质影响越来越大。深水埗的雨水渠把未经处理的污水垃圾和油迹全部流入“坑渠口”。发展蓬勃的屯门一带海域满目油污、荃湾工业废水直排维港。维多利亚港的水质被长年忽视,当时政府没有任何措施监控工厂排出的污水,香港每天向维多利亚港排放约150万立方米筛滤后的污水,其中有不少含有毒物质及重金属的废料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到维港,沉积在维港海底的污泥中。

    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直到1980年政府才实施《水污染管制条例》,明文管制废水污染海洋及河溪环境。1989年,全港人口产生的污水,仍有超过50%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大海或内陆水域,泛泛之波,清流变浊,伤痛隐隐的岂止是媒体,又岂止是环保绿色和平组织。当人们发现,本港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经收集所得的污水曾做较高级别处理,其余一概散入大海,遽然知晓生存环境之劣,未必要等到子孙后代来品尝风侵雨蚀之痛。上个世纪90年代初,政府在各方吁请的压力下,下决心制定了16个“污水收集整体计划”,为本港所需的污水收集基本设施制定一本发展蓝图,要义便是收集集水区内的污水。轻重缓急,一一展列之后,政府更知自己的首要工作峻切迫急,那便是清理维多利亚港的海水。

    维多利亚港湾一线逶迤多姿,大厦接云,山峰似列,鸥鹭翻飞,汽笛悠扬,更有客轮、货轮、游艇和快艇驰骋其间,斩浪劈波,弧线如梭。从太平山头眺望维港,从来都是八方云游而来的客人的愉目之景,岂可或缺!但这一线又是香港最密集的人口生活区,每天排放近185万吨污水,超过全港总排污量的60%。维港水质极为恶劣,每天有足以注满1000个奥运规格泳池的170万立方米污水,这些泛着扑鼻臭味的污水,只在沿岸的初级处理厂略经隔筛及隔滤砂砾的简单处理之后便排入港湾。受水质污染影响,不少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遭受灭顶之灾。老一辈人在海边随便用桶盆即可舀到鱼虾的记忆,美好而不可复现。虽然之后一直仍有不少人在维港两岸垂钓,或有垂钓之乐而无口腹之福,因为人们担心污水残留的有害物质,鱼虾难以幸免,于是通令维港中的海产品已不宜食用。一方面是鱼虾不可食,另一方面,因维港污染问题严重,海水能见度下降,加之海面交通繁忙使得封闭海港困难,以往常见的泳装男女,竞相竞姿的泅渡活动渐趋式微。至今忆起,那些肌腱发达的“老运动员”们犹自惋叹不已。

    3.似乎没有哪个住户能够对自家门口一天天恶化下去的海水景况无动于衷,人们在奔走呼号,媒体在激扬文字,政府在反躬自问。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非一日之寒的冰冻,须得慢慢来融解,但是必须行动。政府开始推行策略性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又名“净化海港计划”及“海港污水处理计划”,并于1995年展开第一阶段的建设工程。好的计划然后行动,便是成功开始发酵。在这项计划下,政府改良了现有的初级处理厂;在深海挖通总长度达23.6公里的污水收集隧道,把九龙市区、青衣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治水史诗简介 >中国治水史诗目录 > 第62篇 香港澳门供水、治水(治污)、填海造地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