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篇 万泉河:一端是五指山,一端是博鳌港
的是水稻、瓜菜、水果,养的是猪、牛、羊、鸡及淡水鱼。沿河修水库60个,灌溉面积5.83万亩。
博鳌镇是一个著名的渔港,渔民经常到南沙一带打鱼,因而那里的海鲜特别鲜。乐城是“乐会”古县城的所在地,位于万泉河口小岛上,自元朝大德四年设县,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古城的遗址虽然不多,但喜爱怀古探幽的人,总能从古城墙、古县衙立柱和青石古道感悟到当时的繁华。
与云南的大理、丽江相比,孤悬海上的琼海似乎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它们有同样的阳光,同样的流水,同样富饶的土地,甚至有同样的悠久历史和人文,也称得上是一个“小天府”吧。
万泉河流域集水面积1175平方公里,若是算上汇入万泉河口的九曲江水系,其流域面积将扩展到1456平方公里,占琼海市总面积的86%。万泉河多年平均径流量54.1亿立方米,不仅滋养着沿岸的人们,还成为游人欣赏风景的好地方。在那个陆路交通不便的年代,万泉河还为人们出行、往来、商贸提供了便利。小小的木船上,挤满了求学的书生、打工的汉子和精明的商人,也许还有鸡、鸭、鹅及各种货物。如今乘船在万泉河上漫游,仍能见到许多隐匿于树木之间的层层石阶,那是已经被废弃的码头。当年这里,不知有多少人翘首以盼,等待着行驶缓慢却能带人到广阔天地的木船到来。
据《琼海县志》记载,万泉河为琼海县内河主航道,木船为河运主要工具。1927年,有木船百余艘,每艘载重约十余担。航行上至石壁,下至博鳌,人货混载。从嘉积到博鳌,载货每船收光洋3至4元,乘客每人0.2元。解放前夕,嘉积镇设有专业搬运组,约140多人,包揽车站、码头的货物装卸,年均装卸量8400吨。其他集镇也有临时装卸组,一般3至5人不等,包揽集镇上的各种装卸业务,年均装卸量也有6000吨左右。
“上世纪60年代初,在万泉河上走的还是木船,用帆来推动。后来渐渐发展为机船,10吨左右的机船都可以在万泉河上自由行走,上下游的百姓来往更为密切,尤其以嘉积到石壁的客运最红火,商运也渐渐发达起来。”已经退休的琼海航道所站长王绍缽回忆说,“那时最多的专业航运船有20多艘,加上民船、渔船,来往万泉河的船只达到上百艘。万泉河水运公司也因此成立,专营客船、货船。上世纪70年代,万泉河的水运达到最繁盛,80年代则由于陆运的发展及万泉河大坝的影响,渐渐萎缩。”
万泉河的水上运输,除了客运、货运,还有一段放排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因国家建设需要,林场工人到会山一带伐木再运到嘉积。由于嘉积到会山的陆运极其不便,所以木材只能通过“放排师傅”将绑好的木排从会山顺流而下,将木材运到嘉积加工后再转运海口。今年61岁的王维梓,当年最年轻的“放排师傅”。他说,当时放排的水道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会乐水【乘坡河】,一条是安定水【大边河】,每一条都有九湾十八滩。有些险滩仅仅能容一张木排通过,把握不好则会撞上石崖;有些险滩落差达一米多高,排头扎在漩涡中要十几分钟才能浮起来。放排的人要懂水性,识水路,更要眼明手快、临危不惧。
1973年第14号台风从琼海过境,风速高达每秒81米【12级台风每秒37米】,造成大量房屋倒塌,人员伤亡,驻军的营房重建需要大批木材和竹子,组织人力到会山采集,特地聘请王维梓当放排师傅,负责水上运输。1995年,海南全面禁止伐木,封山育林,王维梓放下放排的长篙,转到水电站,先后做过管理员、炊事员、电话装线员等职业。
河水依依,往事即逝。万泉河上,繁荣的水运已成记忆。一座巨型水坝将万泉河拦腰截断,坝上数十里河道变成一个大湖。这座大坝是为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