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三、正当朝廷内外忙于为慈禧祝寿时,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摊派到各府县去,弄得怨声载道。又有几个哗众邀宠的官员,居然提出全国所有食朝廷俸禄者,捐一月薪金出来为太后祝寿以尽孝心。朝廷抓住这个典型大加赞扬,而朝野官吏们却恨不得将这几个马屁精食肉寝皮。、光绪皇帝也全副身心地扑在万寿大典上。亲政不久的小皇帝既要借此酬谢慈禧的大恩大德,博取以孝治天下的美名,同时也要以此讨得老佛爷的欢心,换取在她手中握了三十多年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没有想到,辽东半岛之外朝鲜国的内乱已演,变为内战,国家正处在危急之中。

    史传商末箕子子孙所开创的朝鲜国,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藩屑国。到了清末,国力衰弱,自身都难保,哪有精力来顾及朝鲜?而隔海相望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之后,国力日益强盛,苦于国土逼仄,急欲向外扩张,朝鲜和中国的东北便成为他们垂涎三尺的地方。那时年幼的朝鲜国王李熙乃由旁支人继大统,他的生父大院君李罡应摄政。李罡应素来仇恨外人,主张闭关自守。朝鲜政界中有一部分人亲近日本,与李罡应积怨日深。王妃闵氏娘家乃朝鲜累世勋旧,其父兄想通过国王来执掌大权,于是借李罡应政敌的力量来攻击他,李罡应被迫交出权力。不久,李罡应又借军方之力发动兵变,打垮闵氏家族的势力,重新执政。变兵焚烧了日本驻朝鲜公使馆,公使仓皇出逃回国。朝鲜举国大乱。中国驻日公使黎庶昌急电天津,请北洋军队抢在日本兵入朝之前先行赶到,以免朝鲜落入日本人的手中。时李鸿章正丁母忧,张树声署直督,遂遣吴长庆带淮军旧部入朝平乱,设计诱捕这次内乱的大头目李罡应,并将李罡应押到中国予以囚禁,恢复了国王的权力,朝鲜内乱迅速平定下来。在这次平定过程中,有一个人凭借着过人的识见和勇敢,为诱捕李罡应立下头功,此人就是时年二十五岁的袁世凯。

    袁世凯的叔祖袁甲三当年在安徽与太平军作战时,吴长庆的父亲吴廷襄正在家乡庐江办团练。一次,吴廷襄被太平军所围,情形危急,打发人向袁甲三求救。袁甲三的儿子袁保恒不同意救援,侄子袁保庆则主张发兵。袁甲三一时拿不定主意。三天后庐江被太平军攻下,吴廷襄战死。吴长庆接统庐江团练,他恨死了袁保恒,却与袁保庆结成金兰之交。袁保庆是袁世凯的嗣父。袁世凯不好读书,向往走父祖辈的军功之路。光绪七年,他投靠以提督身分驻军山东登州的吴长庆。吴长庆念旧情,收留了他。吴见袁年纪尚轻,安排他与自己的儿子们一道读书,那时吴家请的塾师即张謇。十多年后的张謇得中状元,名扬天下,但那时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穷秀才。张謇慧眼识人,他看出袁世凯书虽读得不好,但办事极有主意,是一个练达能干之才。第二年朝鲜事起,吴长庆奉命东渡,亟需办事的人,张謇力荐袁世凯。吴长庆破格委任袁帮办前敌军务。于是,袁世凯利用这个机会,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能,很快便崭露头角。

    光绪十年,吴长庆离开朝鲜回国,留下三个营分别由提督吴兆有、总兵张光前及前敌营务处袁世凯统领。三个人中独袁世凯看出朝鲜国内亲日派日渐坐大的趋势,对朝鲜政局的前途甚是担忧,多次将这种忧虑密报李鸿章。李鸿章一向重视日本,故对藩属国中的朝鲜的关心胜过越南,命令袁世凯密切关注局势的发展。

    不久,果然爆发邮局谋杀案。亲日派挟持国王李熙,矫诏杀害亲华的辅国大臣,掌握朝鲜大权,并议废立。这时,支持李熙一派的发动勤王之师,并恳请中国驻防营援助。袁世凯等人率清兵冒死救出李熙一家。此事虽很快平息,但中国与日本结怨更深。不久,中国驻朝鲜商务委员陈树棠内召回国,受李鸿章器重的袁世凯接替其职。此后,袁世凯成了实际上中国驻朝鲜公使。年轻气盛的袁世凯主张对朝鲜采取强硬态度,不行则废除李熙,置监国,或干脆将朝鲜改为中国的一个行省。但李鸿章不同意,依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目录 > 三、正当朝廷内外忙于为慈禧祝寿时,北洋水师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