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节 向前辈致敬
上带着个棒球帽,身穿一件潮t,一点儿不像个50多岁的老头,大家都知道,侯先生特别讲究外形穿着,身材保持的很好,上台必然是考究的西装,台下也紧跟潮流,怎么流行怎么穿,绝对看着有派头儿。

    他为了看清楚我的表演,把凳子摆的都快上舞台了,不过我演出时候习惯站位靠前,也没注意到侯先生来了,而且就在身后看着我。后来还是跟着师爷一道儿来的徒弟跟我形容,我那天《栓娃娃》使的效果奇好,可能也是我自己专场的缘故,台下山崩地裂的掌声,笑声,叫好声,我师爷摇晃着椅子,看着特美,但心里也起了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我说过,相声这活就是个斗虫,师爷当年也是在舞台上无尽辉煌的人,一辈子争强好胜,看着我这边一个包袱抖响,他就要回头跟徒弟说一句:“当年我年轻的时候,比他这个还火爆呢。”或者又说:“这儿要是我,我换个法使,比他这效果还好。”说完,把这椅子背儿,继续津津有味的看,再转过头来点评,像个不服气的孩子一样。

    侯先生就是这样的脾气秉性,真性情,不做作,不掩饰,嬉笑怒骂全写在脸上,做事从来说一不二,守信重诺。工作上对艺术细节和自己都要求极高,但生活中又对亲朋好友至善宽容,他的相声艺术不是居高临下的俯瞰生活,而是用平常心走近生活,真正关心和理解生活的意义,他希望自己能够通过演绎人生给观众带来最真的欢笑,在艺术上不断创新,然而,他突然离世,丢下了自己的追求和梦想,离开了所有喜爱他的人和他喜爱的人,这是不仅仅是相声界的一大损失,也是我们所有人的一大遗憾。

    北京德云社创始人之一的张文顺先生,是北京市曲艺团第一科的学员,师承佟大方先生。后又跟随架冬瓜先生学习滑稽大鼓,一直给我师父捧哏,后因病不得已退出相声舞台,但是一直关心着德云社和我们这些小辈的发展。

    记得初见张文顺先生,是在冬天,就是2003年1月18日师父生日的那一天,大家在右安门外的一家餐馆聚餐。张文顺先生是和查良燮先生一起来的,张先生好穿,水獭的帽子,西装笔挺,腕带梅花金表,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一派斯文和蔼,查先生也是如是打扮。那天大家聚会主要是给师父过生日,只是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做小小庆祝,并没有过多的交谈,我也只和张先生、查先生分别合了张影留念。

    但是打那天起,文顺先生得空儿就来右安门看望我们,来的时候,准是左手提着白酒,右手拎着啤酒,尤其啤酒一听一听的一拎一大堆。后来我们常常提起此事儿砸挂:“先生那着名的斜肩膀八成就是那阵儿坠的!”张先生听罢总是和大家一起哈哈大笑。

    跟随师父学艺以来,亦从文顺先生处得“艺”匪浅。张文顺先生的捧哏风格幽默含蓄,自成一家,深受观众喜爱,犹记得他老人家向我们传授捧哏绝学,让我们往新闻联播里塞纲(纲即话)。对此绝技,在2004年于潘家园华声天桥,我与先生的合作演出中,颇有深刻体会。相信大家也对张先生捧哏的全本《大实话》记忆犹新,用我师父的话说:“张先生嘴碎,搁别人谁也来不了这个。”

    和张先生一起演出的机会很多,尤其在早年间,几乎场场都和我们一起,最早我欠缺演出经验,上台之前总担心把握不好,看着老先生在跟前,就问上一句,心里踏实,张先生无论什么问题都不厌其烦地回答,给我们这些小演员定心。但先生好逗,也有使坏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外地演出,当天的现场观众有些沉(意思是比较难带动气氛),师父交代了一句改活,就走开了,我就一人儿跟那犹豫,原本是说《夸住宅》,现在我改《打灯谜》?张先生见我叨磨,就过来关心:“干吗呐,金子?”我犯愁回答:“拿不准说什么好,想说《夸住宅》,贯口活怕沉,带不起来,师父也让改,但是《打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金声金事简介 >金声金事目录 > 第六节 向前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