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靖国神社与垃圾分类
进行的裁员,他几乎用让人听不懂的方式讲述着这个行为,唯恐人们“攻击”他改变了不裁员的老章程。而有一次与日本同行合作主持节目,一个非常简单的主持词的改动,他们居然连请示带报告用了两个小时,让我以后几乎不敢再与日本同行合作。
现在的日本,正纠缠在这份不敢不能不愿不会改变的尴尬之中。
走在日本街头,流浪汉越来越多,贫富差距也在加大,年轻人的憋闷感在增长,日本的自杀率连年走高,已成为日本各界关注的大问题。与很多日本人交往交谈,很难有畅快直率的感觉,大家都客气,都用外在的暧昧把自己藏在套子里,让外来者也感觉很累。
日本人尤其是日本男人,在白天与夜晚,在酒前与酒后,根本不是同一种动物。白天彬彬有礼,注重细节与外表,一到酒后的晚上,就呈现出另外一种面貌。在晚上,我多次见到酒后的日本男人当街撒尿,旁边路过的人也似乎习以为常。还有更进一步的,某日本企业的三号高管,平日里一切正常,正人君子,某酒后之夜,回到出差住的宾馆,一出电梯就以为到了房间,将自己扒了个精光,并且还认真仔细地将脱下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在一边,然后一头倒在电梯间前的地毯上“满足”地睡去,让宾馆的服务人员尴尬万分。
当然,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这样的缺点要继续找也容易,但是,哪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特点,这特点也正是优点与缺点的交织,作为外来客,拿走优点就好。
了解并不对等
在日本的二十多天时间里,我每天用一个多小时,整理日本最重要的五份报纸,《读卖新闻》、《朝日新闻》、《产经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与《每日新闻》。
整理什么呢?整理这五份报纸对中国的报道。
结果让我吃惊也让我感慨。
首先,关于中国的报道,量很大,平均下来每天每家报纸报道中国的内容都在五六条以上,几乎超过美国,成为日本媒体最关注的外国。
其次,面很广。不仅关注着政治经济政策,连河南的足疗产业、广东一学生因长发被老师逐出教室都有。
第三,虽有偏见与误解,但总体接近客观。
第四,中国经济显然是日本必须关注的,因此,经济内容占比例更大,这一点,恰恰反映日本很实际。
……
二十天过后,我总结这一份整理过的报告时,不能不想:我们呢?
近百年前,有中国学者敏锐地提问:“日本把我们像放在手术台上一样解剖研究,而我们呢?”果真,没过多少年,对我们深入研究并了解的日本军队长驱直入,令我们遭遇了一段最苦涩的岁月。
今天,这样的岁月很难再来,但是,如果缺乏对对方真正的了解与研究,危险,只不过将以另外的方式显现而已。
日本在地理上是我们的邻居,在文化上是我们的邻居,在经济上,不管我们是否超越它成为GDP世界第二,这都意味着,我们依然还是邻居。
既然看不出谁有搬走的意思,那么,就要交往、相处、抬头不见低头见。
恨与愤怒,都正常,但不能让它遮蔽了我们了解与观察的双眼。中日两国,走过了敌对的岁月,也曾有过八十年代所谓的“蜜月期”,在我看来,这两种相处状态都很难再来,我们该进入正常的交往状态。既不是恋人也不是敌人,而是正常人的交往,有问题也能解决问题往前走。当然,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双方的理性与克制,也需要日本能有一天,在历史的面前,有一种真正的反省。
那个时候,中日两国,才能轻装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