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部分 子路
了鲁国的司寇,地位仅次于三桓。一年,邾国国君的儿子庶其带着漆地和闾丘逃亡来鲁国,季武子把鲁襄公的姑母嫁给他做妻子,对他的随从都有赏赐。当时鲁国的盗贼很多。季武子对臧武仲说:“您为什么不禁止盗贼?我国有四面的边境,用来禁止盗贼,您做司寇,应当从事于禁止盗贼,为什么不能?”武仲说:“您把外边的盗贼叫来而大大地给予礼遇,怎么能禁止国内的盗贼?庶其在邾国偷盗了城邑而前来,您反而大肆赏赐他。上行下效。你欢迎盗贼,盗贼自然就纷至沓来,我又怎么能禁止呢?”

    季武子想要立小儿子为继承人,又怕大儿子不高兴,结果臧武仲帮他搞定了。可是,这么一来,得罪了季武子的大儿子。后来,季武子的大儿子勾结了孟孙家,把臧纥赶跑了。臧纥很聪明,可是也犯糊涂。除了上面不该管人家季孙家的家事之外,还犯了一个错误。被赶出鲁国之后,臧纥就逃到了齐国,齐庄公喜欢他,准备给他封邑,于是他去见齐庄公。齐庄公正准备趁晋国内乱攻打晋国,于是跟臧纥谈起这件事情来,臧纥说:“我觉得您就像个老鼠,整天躲在人少的地方,晚上出来白天躲起来。人家内乱的时候你出兵打人家,等人家内乱结束了,你又该去赔礼道歉进贡了,这不是老鼠是什么?”齐庄公很生气,于是取消了给他封邑的想法。对此,孔子曾经说过:“真正的聪明是很难的,像臧纥这么聪明的人,在鲁国混不下去,就是因为他的做法不顺乎人情啊。”

    臧纥这个人,确实非常聪明,包括自己会被赶走这样的事情都预见到了,也有办法规避,可是还是忍不住要卖弄聪明。在齐国也是这样,臧纥的话虽然难听,但是后来的事态发展跟他所说的一样。他确实非常聪明,非常有远见,可是他总是管不住自己的聪明,总是用自己的聪明跟人情世故作对,最终没有什么好结果。

    所以,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怎样运用自己的聪明,那么聪明反而成了一件坏事。有所为有所不为,该直爽的时候直爽,该奉迎的时候不要反对,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这就是孔子的意思。

    所以,孔子说像臧武仲一样聪明,后面紧接着就是像孟公绰一样克制,不滥用自己的聪明,这样就是完美的聪明。

    上面提到了卞庄子,顺便说说卞庄子的故事。根据《史记》记载,一次卞庄子在路上遇上两吃老虎之一头牛,卞庄子就准备去杀两只老虎。从人劝他等一等,等两只老虎吃完之后一定会相争,到时候小的死大的伤,不是就可以轻松杀掉他们?卞庄子听了劝告,结果果然杀了两只老虎。

    坐山观虎斗,这个成语出于这里。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个成语也出于这里。

    所以,卞庄子之勇,是有勇有谋的勇,而不是有勇无谋的勇,这恰恰是子路的问题所在,也是孔子要子路学习卞庄子的原因。

    冉求就是冉有,子路的师弟,以才能著称。

    这段话里,孔子所说到的四个人,都是针对着子路的性格特点的,绝不是信口说来的,孔子因材施教在这里可见一斑。

    第一种完美人的标准实在是太完美了,孔子知道子路是没有可能达到的,因此给了第二种切实可行的标准——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这种标准,基本上就是为子路量身定做的,只要努力,是可以做到的。糟糕的是,子路真的做到了,为什么说糟糕呢?因为子路真的见危授命了(见本篇最后的《子路之死》)。

    聪明,但是不要卖弄聪明;有远见,但是要假装没看见;再勇猛,也要利用敌人的弱点。以上的做法,合称“韬光养晦”。至于完人,还是算了吧,当传说吧。

    如今,见利思义,见危授命的人不多,见利忘命的人比较多。

    3.9(14.22)★★

    子路问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说论语简介 >说论语目录 > 第三部分 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