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分 子贡
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小孔子三十岁。端木这个姓氏是商朝的姓,因此判断这个家族世代经商。因此,子贡是商人世家,或者说是富N代。子贡是孔子的第二批学生,在卫国入学。据说,子贡入学第一年,认为老师不如自己;第二年,觉得老师也就这样,跟自己差不多;第三年,才承认老师比自己学问大。子贡这人有富家子弟的缺点,但是也有富家子弟的优点。子贡非常聪明,但是有时候爱耍小聪明。不过,一旦他对老师佩服之后,对老师的关怀就是无微不至的。孔子对子贡的态度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一开始,很瞧不起子贡,经常讽刺打击他,师徒俩有很多精彩对话都是互相攻击的。之后,觉得子贡人品并不坏,于是尽力去改变他,帮助他改正缺点。最后,则是对子贡的喜爱,到了晚年,则是对子贡的依赖。甚至孔子去世之前,还一定要等待子贡来到交待后事。
子贡对孔子的帮助是学生们中最大的,尽心尽力的同时还照顾到孔子的自尊心和面子。孔子能够回国,能够从季孙家得到额外的补贴,都是子贡和冉有的功劳,而子贡都是推动者。
而子贡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孔子的学说,推崇孔子为圣人。可以说,孔子能够得到后世的尊崇,子贡功不可没。公正地说,对于孔子以及孔子学说来说,子贡居功至伟。
不过,在学业方面,子贡非常一般,他弃学弃官经商,又恰好与孔子的期望背道而驰。不知道,这是不是对孔子学说的一个讽刺。
7.1(8.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谨慎,表面上诚恳而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这段话基本上就是在说子贡了,子贡刚入学的时候,就是这个德行。
可以想象一下子贡入学时候的样子,一个富家子弟,很不情愿地被送来学习,看见一帮穷酸学生和一个穷酸老师,他一点也瞧不起他们。可是没办法,还只能待在这里,怎么办?混吧。子贡是个嘴巴闲不住的人,于是整天不认真听课,只管海阔天空天南海北地吹牛聊天,说得嘴顺了就信口雌黄。所有这些,都让孔子得出了以上的结论。
其实这也没什么大惊小怪,很多年轻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以孔子的性格看,他年轻的时候也会有人这么说他。这一整段话,相当于老教授看见一对男女在公交车上接吻,老教授叹一口气:现在的年轻人,唉。
7.2(14.29)★★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子贡喜欢评论别人的短处。孔子讽刺说:“子贡看起来很贤能嘛,我可没有闲工夫去评论别人。”
孔子尽管是老师,却不喜欢指指点点说别人的不足。对于子贡的这个习惯,非常瞧不起。
子贡是卫国人,家境富裕,人也很聪明,身上有很多富二代的缺点。子贡入学的时间,恰好是孔子第一次到卫国。一开始,子贡非常自负,根本瞧不起孔子,觉得自己比老师懂得多。平时,喜欢卖弄,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孔子这个时期对子贡非常讨厌,大致出于某种关系,又无法开除他。因此,这个时期孔子对子贡也没有什么好话,不是当面挖苦就是风言冷语。
话说回来,孔子说这话不也是在揭子贡的短吗?子贡方人,孔子方子贡,说明孔子还是有闲工夫的。
关于“方人”的问题,其实孔子从前也接受过教育,那是当年去洛邑拜会老子,老子发现孔子的愤青倾向有些危险,于是在离别的时候给孔子忠告:“聪明睿智但是却很危险的人,是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的是非;博闻善辩但是陷入麻烦的人,是因为他总是揭别人的短。”(老子原话见于《史记》:聪明深察而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