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部分 子夏
以,学君子学不好,就容易成伪君子;学小人学不好,顶多也就是个真小人。

    9.15(19.8)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

    文过饰非的文,就是这个文。这句话子夏可能是教导学生的,但是即便是教导学生,也是在说起子游的时候。总之,这句话应该针对的是子游。

    掩饰过错的办法随着时代在变化,当下比较流行的是临时工法。有了错误,就都是临时工干的。

    9.16(19.4)★★★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子夏说:“即便是旁枝末节,也都有它的可取之处。但是如果在旁枝末节上用心太多,就会拘泥于此,所以,君子不会这样做。(旧译。子夏说:“虽然都是些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用它来达到远大目标就行不通了。”)”

    这是子夏的性格,着眼大处,不拘小节。这段话是子夏在教导学生,表面上没提,潜台词则是“大家不要像子张师叔那样,见个牛角尖就钻进去”。

    子夏是一个思维活跃,旁征博引的人,鼓励学生们大胆去学习那些看似不重要的东西。

    要鼓励学生们开放型思维,不要死记硬背,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如今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育的问题上,子夏比孔子高明。

    9.17(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左丘明就是子夏,孔子对子夏的欣赏,可以说已经到了难以表达的境地,一方面,子夏的孤傲清高太像自己;另一方面,孔子似乎已经认定这个弟子能够超越自己。所以,这段话里,孔子把弟子放在自己的前面,自己成为了附和者。

    前面子夏说过:“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这与“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简直就是一句话。

    所以可以说,在子夏子张的学术之争上,晚年的孔子更多地站在了子夏的一边。

    孔子和子夏这样的人,在官场里怎么可能混得下去?

    附 子夏与《左传》

    《左传》的作者是谁?孔安国的说法是左丘明,鲁国太史。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左丘明就是子夏。

    首先我们从“左氏”说起。

    春秋时,卫国有地名为“左邑”,又叫“左丘”以及“左氏”,子夏的弟子吴起就是“卫左氏中人”,子夏很可能也是左氏或者左丘人。子夏晚年失明,司马迁写道“左丘失明,厥行国语”,说的就是子夏。

    所以,左丘明就是子夏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失明,所以自称为左丘明。古人以地为名的情况非常多,譬如展禽,死后就被称为柳下惠。因此子夏可能在死后被弟子们称为左丘明,祝福他在另一个世界能够看到光明。

    至于上的左丘明,可能是鲁国太史,但更可能是子夏。

    原本就是弟子们在孔子死后若干年整理的孔子师徒的言论,因此,子夏被以左丘明的名字记载是有可能的。而关于左丘明的那两段话,恰恰是子夏那种孤傲的性格,这恐怕不是一种巧合。再想想看,孔子如果与鲁国太史谈论这样的问题,似乎有些不大恰当。

    还有,以鲁国的文化传统,鲁国太史应该以太史为姓。

    下面,再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说论语简介 >说论语目录 > 第九部分 子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