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一部分 游张
释都是错误的,牵强含糊,文理不清,逻辑混乱,连望文生义的水平都达不到。

    善人之道,善是动词,善人<u>p://www?99lib?net</u>是与人交善的意思,也就是与人和善相处的意思。子张这人死脑筋,固执钻牛角尖,爱抓小辫子,总是盯住别人的缺点不放,因此与人相处不是太好,大家对他敬而远之。子张有些困惑,来问这个问题。不践迹,就是不要抓住过去的事情不放;不入于室,就是不该自己知道的就不要去刨根问底,就像不要去别人的卧室一样。

    过去,由于把“登堂入室”错解为形容学问,因此这里的“入于室”也就被想当然地以为是在说学问。这,就是以讹传讹的坏处。一开始错了,后面的都跟着错。

    其实,学生们问问题都是有目的的,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被记录下来。孔子的回答都是针对学生的不足,而不是泛泛而谈。因此,当一句话不容易弄懂的时候,就要从对话的背景以及人物的性格方面去分析。

    孔子在交友方面对学生的教导也很有启发,前面说过交友要交人的长处,现在又说与人相处要保持距离。如果能做到这两点,一个人是可以交到不少的好朋友的。

    11.10(12.6)★★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张问怎样做才算是明察的。孔子说:“像水润物那样慢慢浸透的坏话,像切肤之痛那样猛烈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明察的了。像水润物那样慢慢浸透的坏话,像切肤之痛那样猛烈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有远见的了。”

    整部,问明的也就是子张同学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因为子张跟大家的关系都处不好,总觉得这个有这个问题,那个有那个问题,可是事实上大家都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子张很困惑,很苦恼,不知道怎样才能真正了解同学。于是,来问孔子。

    孔子的意思就是告诉子张,同学们之间免不了经常有些背后的相互议论,而这种议论多半不是好事,你不要听风就是雨,听了就信而且坚信不疑,不要因为同学的议论就轻易得出结论。

    一个人在一个集体中,不可能与多数人有利益冲突。所以,当他与多数人的关系都不融洽的时候,说明他的判断出了问题,说明他对别人的认知太过轻率。

    11.11(12.10)★★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以祗以异。’”

    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孔子说:“以忠信为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义,这就是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了。爱一个人,就希望他长命百岁;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正如《诗》所说的:)‘即使不是嫌贫爱富,也是喜新厌旧。’”

    对于崇德,孔子用大话套话轻轻带过,因为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辨惑。子张先问明,再问辨惑,可见得确实有点迷茫,有点整不清东西南北了。孔子告诉他,说你太死心眼钻牛角尖,认为一个人好的时候,就什么都是好的,放个屁也是香的,恨不得他长命百岁;可是某一天突然发现这个人有什么缺点,骤然不喜欢他了,就觉得他没有一点优点,简直是要诅咒他死。这你能不迷惑吗?昨天全盘肯定,今天全盘否定,那不等于是自己否定自己,抽自己嘴巴子吗?所以,看一个人要一分为二,每个人都有优点有缺点,交他的优点,回避他的缺点。这样,你就不会困惑了。

    我们的习惯思维很像子张,对一个人的判断是按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说论语简介 >说论语目录 > 第十一部分 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