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部分 处世
原文第十篇“乡党”是整部中内容最为规范的一篇,完全用来讲孔子的接人待物、行为举止、生活习惯等等,整篇没有对话,主人公都是孔子。
孔子的生活习惯比较有规律,凡事讲规矩,严谨而恭敬,虽然未必讨人喜欢,但是一定不让人讨厌。对于饮食和衣着,孔子特别讲究,可以说有些挑剔,说不定是洁癖也未可知。
总体来说,孔子的生活比较考究,属于有钱人的生活方式。晏子说孔子喜欢繁文缛节,看来是没有错的。
孔子有很多好习惯值得学习,但是也有很多讲究已经过时,即便在当时可能也已经过时,对于这些,了解就行,不了解也无所谓。
除了第十篇之外,其他篇目中也散落一些孔子接人待物方面的记载,一并在这里解说。
18.1(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仪态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上班的时候正襟危坐,一本正经,下了班,放松放松。孔子也是人,总那么绷着也受不了。
有的人在上班的时候拿着个架子,下了班还是拿着个架子,以为自己是个什么了不起的人物,这样的人,谁都讨厌他。
18.2(7.9和7.10)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孔子如果当天为去世的人哭过,就不会唱歌。
孔子很重视丧事,在这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方面,这是孔子的严谨性格;另一方面,这是孔子的职业习惯。
跟失去亲人的人一起吃饭,尽量还是不要吃得太饱,否则打饱嗝或者放屁,都是不敬;参加过葬礼之类的事情后,不要当着失去亲人的人的面表现出快乐。
18.3(7.13)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齐,同斋,意为斋戒。鬼神、祖先、生死、疾病,这些都是孔子很敬畏很重视的事情,马虎不得。从头到尾,孔子都是一个和平主义者。
人总要有所敬畏才好,否则做起坏事来就会没有底线。如今都是无神论者,也不祭祀祖宗,敬畏什么呢?没想好。
18.4(7.27)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其实,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和用网捕鱼,和只用箭射飞行中的鸟与射巢中之鸟从实质上并无区别。孔子的这种做法,只不过表白他自己的仁德之心罢了。当然另一方面,这也是资源保护的做法。事实上,从商朝开始,就有了资源保护的概念,对动物的捕猎是有讲究的,年幼的动物一般不许捕杀。不射巢中之鸟,就是为了避免伤害幼鸟或者鸟蛋。
竭泽而渔,过度开发,这就是现实。
18.5(7.29)★★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孔子认为)很难与互乡那个地方的人谈话,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我们肯定他改正错误,不要死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孔子对子张说的“不践迹”,不要总是抓住别人过去那点事情不放,要看到进步,肯定进步。与邻里的态度如果总是这样,邻里关系怎么会搞不好呢?
李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