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逸事
    傅斯年自幼聪颖好学,熟读儒学经典,号称“黄河流域第一才子”、继孔圣人之后两千年来又一位“傅圣人”。

    傅斯年到天津府立一中读书,刚入校时因为学生宿舍尚未建成,他在英敛之家中住了好几个月。在此期间,傅斯年竟然与比他大三十多岁的英敛之成了忘年交。英敛之的儿子英千里在回忆傅斯年时曾经写道:“住在我家的时候,我同他并不很亲密,因为在我一个九岁的顽皮孩子的眼里,看这位十四岁的傅大哥是个魁伟而庄严的‘大人’。他每天下了学除了温习功课外,就陪着先父谈论一些中外时局或经史文章,绝不肯同我这‘小豆子’玩耍或淘气,所以我对他只有‘敬而畏之’的心理,虽然经过了四十年,我还没有完全撇掉。”

    民国五年(1916年)六月傅斯年的毕业考试成绩录于此:

    西洋史93分、经济85分、心理94分,英文作文94分,论理96分,英文古文98分、法学通论80分,英文文学98分,德文文法读本97分、文章学99分、地理100分、历史99分、文字学85分、伦理95分、拉丁文70分、操行100、旷课扣分减3分,总计1482分,总平均92.6分,实得94.6分。

    傅斯年进入北大文科就读是受当时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影响,而当时北大文科多为章太炎的门生弟子所把持。傅斯年在同学中出类拔萃,颇得黄侃、陈汉章、刘师培诸师的器重和栽培,他们期望这位学生日后继承章氏学派的衣钵。周围的同学对付斯年亦刮目相看,畏而远之,有的同学竟称他为“孔子以后的第一人”。据毛子水回忆:“在我看起来,他那时的志愿,实在是要通当时所谓‘国学’的全体;惟以语言文字为读一切书的门径,所以托身中国文学系。当时北京大学文史科学生读书的风气,受章太炎先生学说的影响很大。傅先生最初亦是崇信章氏的一人,终因资性卓荦,不久就冲出章氏的樊笼;到后来提到章氏,有时不免有轻蔑的语气。与其说是辜负启蒙的恩德,毋宁说这是因为对于那种学派用力较深,所以对那种学派的弊病也看得清楚些,遂至憎恶也较深。”

    黄侃在北大任教时,慕其名,从其学者甚多,黄门弟子被人称为“黄门侍郎”。傅斯年在结识胡适之前,曾为“黄门侍郎”中的健将之一。

    1919年秋季,山东省教育厅招考本省籍官费留学生,傅斯年以全省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入选。但为了让自己的亲信能出国留学,当权者以傅是五四运动中的“激烈分子,不是循规蹈矩的学生”、“凶恶多端的学生示威活动的头头”、“打砸抢烧的危险激进分子”等为由,拒绝录取。山东省教育厅一位叫陈雪南的科长,力排众议、挺身而出为傅斯年争取名额,并言道:“如果成绩这么优越的学生,都不让他留学,还办什么教育!”此后一批具有文化良知的官员也借机出面为傅斯年出头。最终当权者出于各种考虑,终于作出让步,把傅氏列入官费留学生名单。傅斯年得此喜讯,当场喊了一声“我的娘!”差点昏厥过去。

    1924年,赵元任夫妇到柏林,认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发现,当时的中国留学生虽来自全国各地,但差不多都说国音的阴、阳、上、去四声,只有傅斯年仍然是“闪董料秤”(山东聊城)口音。赵元任和他聊天,才知道他并不是不会说北京话,而是不屑说。原来,傅斯年到北京读大学,全家都搬到北京去居住。当时他们雇的佣人都是北京当地人。傅斯年入学不久就学了一口北京话,家里人听他改的满口京腔,就嘲笑他说:“你怎么说起老妈子的话来了?”他们的一笑把傅斯年的北京话笑回去了,把他的“闪董料秤”话又笑回来了。

    傅斯年曾在《申报·自由谈》上撰文,讲述136张麻将牌中蕴涵的人生哲学。打麻将要能赢,关键是要手气好,运气好,“我们中国人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思想大师们简介 >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思想大师们目录 > 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