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喜剧模式的反思
    我知道不是有很多观众有留意到有一出港产片《醒狮》(2007)静悄悄地上映了,事实上入场看的时候,全院包括自己在内也不过得八人,反应有目共睹。入场并非因为吴镇宇导演的关系,尽管“演而优则导”都可以是一个角度,但他的处女作《9413》已经证明大家不用抱太大期望,所以支持我捧场的最大动力仅在于它如何与香港喜剧片的传统接轨。

    《醒狮》的剧本以浮世的通俗讽刺剧而成章,个别对应的即时解读亦会令人莞尔,例如亿万富翁的寿宴上,南北狮队的对决中,林子聪的狮尾位置忽然要由黄秋生顶上,上一代电影人的自我肯定不言而喻(姜是老的辣);至于决斗演变成南北和,更加是CEPA后的政治隐喻——那不可不说有一定的娱乐趣味。但正如全片中最具吸引力的一场:所有重要角色围坐吃饭,当吴镇宇一声喊CUt后,各人便即时回复平常插科打诨,互相抱怨,甚至借导演口中直言剧本不济(吴镇宇投诉黄秋生对剧本诸多不满,却又没有改善建议),当然最爆笑的是黄秋生直指杨千的不专业(各人登时死寂了一刻,然后匆忙改变话题)——以上的自我嘲弄,以曲笔来诉衷情的手段,成为最有趣的部分,倒是构成最大的反讽:如果正本戏不是烂到不堪,那么最后扮即兴的NG片段便失却喜剧效果,代价就是九十分钟的溃不成军。

    我想提一历史的对照:过去二三十年的香港喜剧高峰期,简略言之可以许冠文系列、新艺城的“最佳拍档”系列及周星驰系列作极其粗疏的区分。但事隔多年,今时今日仍令人有兴趣一看再看乃至成为研究对象的,始终以许冠文及周星驰为主,除了演员个人魅力的因素外,更重要是它们其实代表了不同的喜剧观念。两人主导的喜剧,基本上仍以客观的现实处境为依据,喜剧的夸张元素放在局部而非整体上。反而,“最佳拍档”式的喜剧,天马行空的建构其实是以爆笑位来衡量出现密度,于是戏剧性也必然受到削弱。当时行得通的喜剧观念,到今天已今非昔比,尤其是纯以堆砌笑料(先把笑料是否好笑悬而不论)而成的电影,反过来在观众心目中已成为荒唐胡闹的不专业表现。我觉得这是对喜剧观念看待上的核心问题,创作班底若不加以调整,很难可以与新时代的要求并时而进。

    《七擒七纵七色狼》曾志伟的形象正面提升,事实上自从电视上的掌门人游戏节目大受欢迎后,曾志伟作为艺坛大哥大的身份早已清晰确立,但在电影中刻画复制这一重形象的用法,大抵于今年算是特别明显。先前的《戏王之王》,以及今次的《七擒七纵七色狼》均不约而同由他来出演娱乐圈大前辈的角色,而且亦同样以由他教戏来开展剧情。上次在《戏王之王》,他饰演艺学院中的戏剧讲师,以正宗戏剧系的宗师身份来教授詹瑞文演戏;今次更以娱乐圈中的过气大哥身份,来教授由林家栋为首等一众发明星梦的兄弟,从而去混一口饭吃。前者煞有介事,后者胡混过关,但均由教戏入手,我认为两出喜剧以此为起点不无意思。

    教戏本身正是一重隐喻——它正是电影人本身的心结。过去戏行自然以红裤子的科班出身为正宗,《戏王之王》中的演艺学院当然代表另一个系统(现实中亦以黄秋生为首代表成为另一体系,又或是简化地暂称为学院派的演员),今时今日其实已无固定之法。换句话说,由教戏延伸出来的传承概念,已经被迫作出调整——连创作人自身也不相信过去的大套行得通(电影中以曾志伟劝一众学生早早结束明星梦为隐喻),而对新系统的戏剧方法其实也不以为甚(《戏王之王》中的讲师角色,其实也属被嘲弄的对象之一),所以背后可说充分反映出一种价值动摇的想法。

    尤其是联结起两作均为喜剧来并观——喜剧从来都是港产片的杀手锏,然而近年最不成气候的也是喜剧这种类型片。能够屹立不倒的周星驰早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香港电影夜与雾简介 >香港电影夜与雾目录 > 第三十三章 喜剧模式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