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节 形势越来越严重
,如果继续把患得患失的陈奇瑜放在那儿,大明的江山肯定就不完整了。崇祯不愿意冒这个险。他还紧急任命了洪承畴为五省总督——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必须要有一个有实力、在军中有威信的人站出来担此大任,而洪承畴已是不二人选。

    当然,对洪承畴的防范心理崇祯依旧存在,只是他将这个隐秘的心理深埋起来,让它暗无天日。先解围再说——就像袁崇焕一样,在凌迟之前,大明还得靠他和他军中的那些得力部下为大明解围啊。解围之后,再慷慨赴死。

    没有办法,谁叫你生在大明呢?这是你们的宿命,也是大明的宿命。可别怨我崇祯啊。

    其实,我的命也比你们好不了多少——我最后怎么死的,只有苍天知道——谁叫我是天子呢。

    当然,天子是有尊严的,而尊严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委屈你了,练国事。你只能呆在狱中和陈奇瑜做伴了。唯有如此,百官们才看不出我崇祯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谁对谁错,谁错谁对,谁都说不好。说不好就别说了吧,天意从来高难问,而世界上的事情,真正能说清说透的又有几件?!

    只有如此。

    只好如此。

    不过如此。

    崇祯七年冬天的第一场雪,下到了崇祯皇帝的心里面。

    一夜之间,几十万农民军突出于陕西、山西、湖广等省,会集于河南。

    然而洪承畴手下却只有七万五千兵,一万五千匹马。这还是他理论上所能支配的兵马。之所以说是理论上,是因为这些兵马并未全部到位:西兵二万五在路上,北兵一万八在路上,南兵二万一在路上,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杂牌军也统统在路上。他们都奉了兵部的调令火速赶往河南。

    兵到用时方恨少。多事之秋,辽东要用兵,而且要用重兵,否则东北不保。现在,河南也要用兵,而且要用重兵,否则河南不保。河南一旦不保,直隶危急,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哎,官兵越来越少,“匪兵”越来越多,昨日的官兵一转眼就成今日的“匪兵”,这仗还怎么打?好在这次皇上也想明白了,打仗打的就是钱,因此忍痛拿出七十多万两饷银,让大明的官兵们很是热血沸腾了一下,同时也明白,现在的形势已到了如何危急的程度。

    一般来说,皇上给的饷银与时局的危急程度成正比。局势越危急,皇上钱掏得越多。当然这算是主定律。在这主定律之下同时隐藏着一个副定律:皇上钱掏得越多,脾气也就越坏;脾气越坏,落地的人头就越多。这其实也可以理解。谁掏钱谁是老大嘛——哪有没脾气的老大?!

    所以这一次,崇祯给洪承畴下了死命令:六个月之内,必须让“流匪”从地球上消失。否则你老人家从地球上消失。洪承畴明白,皇上是真会这么干的。皇上一生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发现一个又一个人才(当然不可避免也发现了很多伪人才),然后把这些人才扔到种种历史的险境和宿命之中,看他们下定决心,排除困难,去争取胜利或者迎接失败。迎接失败的自不必说——咔嚓一下了事;赢得胜利的那些人才命运也不能说一帆风顺,他们必然要在今后的岁月中去排除更大的困难,争取更多的胜利,同时还要承受皇上一以贯之经久不息的多疑目光的审视。全部通过了,OK,你可以退休了。有通不过的,那对不起,还得咔嚓一下。

    所以在大明做一个人才,不管是文才还是武才,都没什么鸟意思。但是没鸟意思也要做,毕竟这个国家现在处在危难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啊。

    但是农民军却很不给洪承畴面子。这边洪总督还在调兵遣将,那边农民军就急不可待地往南直隶奔去了。

    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个鲜美的奶酪,崇祯最为珍视的奶酪。

    这个奶酪在凤阳府。约有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朝的死弯儿简介 >大明朝的死弯儿目录 > 第五节 形势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