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二、玄机
    岁月总是给我们留下太多的谜,谁又是那个解谜的人?正因为有了那么多不能破解的谜团,才令人对不知所踪的往事更加渴望知晓。多少恍惚的世事沉入时光的江海,我们又能打捞到些什么?就如同这一面神秘的青海湖,它这么澄澈平和,纵然沉落湖底,又能拣拾到什么?一片残缺的衣角?一个锈蚀的经轮?一串腐朽的佛珠?或是一具孤独的骸骨?

    世间多少事,无言可说,无象可形,只是一朵云彩往来,一缕清风游走。我们可以抓住的也不过是一些虚幻,却还是甘愿为虚幻沉迷。历史时而给我们厚重的内涵,时而又像是浩荡的洪荒,走进去,看到的总是大漠孤烟、断垣残月。有些变数是天意而为,有些却是人定,当年如果康熙帝不下那道旨令,仓央嘉措就不会被解送至京。那么青海湖,就不会有这么一道解不开的玄机,至今还在寂寥的荒原扑朔迷离。

    那是一段漫长的行程,解送仓央嘉措的队伍,从拉萨城布达拉宫出发,一路上与各种风物告别,整个过程都很缓慢。一支由汉、满、藏、蒙等好几种民族的人组合而成的队伍,他们此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听命于康熙帝和拉藏汗,将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解送进京。漫漫长途,山路艰险,这片荒凉的土地,没有江南的烟柳画船,没有京都的金粉繁华,辽阔得仿佛没有边际。当年五世达赖被盛情邀请进京,一路上无比风光,如今六世达赖则戴着刑具,受尽旅途的煎熬。

    押送仓央嘉措的队伍中,有许多都是蒙古兵,大多又是黄教弟子,他们对这位年轻的活佛亦心存敬意。尽管他们要听命于拉藏汗,却没有过多地为难仓央嘉措,在他们心里,他只是落难的活佛,而并非拉藏汗谣言里的假达赖。就连大清的使者,这一路上,与仓央嘉措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亦被他的慈悲所感动,再听闻他的情诗,更加肯定他就是真的活佛。所以他们对仓央嘉措甚为照顾,与其说是押解,莫若说是护送。

    毕竟山迢路远,这些年,住惯了华丽的布达拉宫,过着锦衣玉食生活的活佛,何曾受过这样颠沛流离的苦。他们翻过茫茫雪山,越过戈壁荒原,一路上遭遇无数恶劣的自然天气,甚至有一些士兵经不起折磨死在路上,被无声无息地葬于荒漠。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他们平凡得就如同高原里的草木,因了仓央嘉措,才有了这么一段不平凡的旅程。可人们记得的,终究也只是仓央嘉措,他们只是他生命里可有可无的点缀。

    经过几月的长途跋涉,当他们抵达青海湖草原时,那位风流倜傥的活佛,此时已是形销骨立。曾经那么希望自己做一个过客,带着心爱的姑娘,策马扬尘,远离这里的山水,找一个人生客栈,作为此生的归宿。可如今他害怕这样的颠沛,因为他失去了那个可以给他托付的女人,失去了他曾经抗拒的活佛地位。他是囚犯,不知道该拿什么来证明自己本就一无所有的清白。又或者说,他的心思,又何曾真正有人懂得。

    这是个信宿命的地方,烟火中都弥漫着宿命的气息。青海湖,多少人在这里许下心愿,只是它又给得起多少人圆满?那么多人将石子投入湖中,是因为他们相信青海湖,始终会给人间一个公平的交代。来到这里的人,都会为仓央嘉措祈福,无论你是否信宿命,是否有相同的信仰,都愿意为圣湖、为六世达赖,留下永远的祝福。尽管他早已在这世间销声匿迹,早已下落不明,但我们依旧相信他的灵魂会在此徜徉,只为了回报这万千为他来往奔赴的众生。

    《清史稿》曾有记载,青海湖就是仓央嘉措的埋骨之地。至京的途中,年仅二十五岁的六世达赖,病逝于青海湖,将生命托付给那湛蓝纯净的湖水。可是那么潦草的记载,又怎能让众人信服?此后的民间,对于仓央嘉措的下落,却是众说纷纭。他的生死之谜,留在青海湖,湖水沉默,不作任何的解答。而仓央嘉措的死亡之谜,成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简介 >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目录 > 二、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