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三章 扬州悲歌
这些“汉兵”在挥刀砍向同族同种同文同国的“汉人”时,做何感想。

    有时候,我们自己民族的丑陋,直让我们悲哀得无话可说!

    但扬州大屠杀的命令是多铎下的,没有他这道无情的命令,那么多无辜的生命不可能变成屠刀下的“血淋淋的亡魂”。

    在明末清初的大战乱中,多铎不是惟一一个下过此类命令的人。李自成、张献忠、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都过同样的事情,宁武、四川、济南等地都遭受过同样的噩运。

    有时候,在那些大人物成功成名的背后,却是我们这些小人物无尽的泪水、血肉和尸骨!

    作为扬州大屠杀的另一当事人——史可法,他的尸骨也被抛入了难民的尸骨之中,无处可寻。被释放的史德威无法找到这位“义父”的尸骸,只得用他生前穿过的袍子和用过的笏板,做成一个“衣冠冢”,安葬在扬州城外的梅花岭上。

    幸存下来的扬州人并没有把亲人逝去的怨气撒在史可法的头上,他们更记住了他勤政廉洁的作风、他忍辱负重的行为、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他与士卒的同甘共苦的品格,忘记了他是一个完全失败的人,一个没法给大家带来安全和幸福的人。

    历史的筛选是无义的,民众的筛选是有情的。

    1648年正月,在史可法逝去的三年后,宜城人朱国材冒充史可法号召反清复明,从者万人。

    1653年,清廷在扬州建祠,纪念这位曾为抵抗他们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义土。

    1776年,清朝的乾隆皇帝下诏追谥史可法“忠正”,并将其存世的文章收集整理,出版了《史忠正公文集》。

    至此,史可法,这个闪光的名字,这个饱受非议的人物,终于超越了民族与阶级的界线,成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一个精神谐模,一笔无比珍贵共同的财富!

    这是我们全民族轻生死重大义的体现,这也是我们民族走向复兴的支点!

    弘光朝的挽歌

    降幡一片

    1645年的五月初二夜,南京皇城内,火树银花不夜天,欢歌伴舞庆太平。弘光小朝廷的“祝捷大会”正渐入高潮。

    因为这一天,黄得功终于在板子矶打败了左梦庚东下的水陆大军,来自西面的威胁终于解除了。

    当祝捷会上的老马同志正陶醉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丰功伟绩”时,一份份来自东边的“丧报”彻底打破了他的好心情。

    扬州失守、江北的高杰余部在其子高元照、提督李本深、徐州总兵李成栋带领下降清,刘良佐在其弟策反下降清,刘泽清率部乘船逃往海上……

    还来不及作出反应,五月初五,清军已进抵长江北岸,准备渡江。

    弘光朝堂顿时陷入了一片惊惶失措之中。

    大难临头,内心坚强的人会迎难而上;而内心懦弱的人会知难而退,并会更加沉浸在自己的喜好的事物中不可自拔,借以转移面临的痛苦和灾难。

    内心懦弱、而又“酷爱艺术”的弘光皇帝就采用了这种“转移疗法”,他在宫中加紧拍练自已导演的歌舞剧,准备用歌声舞影带来的“艺术享受”治疗自己面临的亡国之痛。

    但在片刻的欢乐之后,巨大的痛苦还是一次又一次涌上他的心头。前两次逃亡时,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终身难忘!

    为什么幸福总是给得这么少,而痛苦总是给得那么多?

    一阵阵痛苦俳徊后,他把希望的目光热辣辣地盯在马阁首的身上。

    这时的老马同志的确体现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宰相”风度,每天按点上班,按点下班,未见任何异常举动。

    这给了弘光帝一股难以名状自信,他秘召老马进宫商量对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南明那些事儿简介 >南明那些事儿目录 > 第十三章 扬州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