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生死大会战
投入战场,战争究竟鹿死谁手,尚末可知?

    但就像161年后的滑铁卢战役中,法军将军格鲁希一样,决战当口,林察却“不可思议”地停下来,而且一停就是数日。

    胜利的机会,就在这样的停留中,不可逆转地逝去了。

    得知李定国战败西撤的信息后,林察急速撤至海上,防止与清军“亲密接触”。

    在碧波荡漾的海上,郑军不战不进地呆了数月后,最终在1655年5月,返回厦门。

    在返回厦门后,林察因“勤王入援,逗留观望而回”,受到郑成功降级处分,结果仅此而已!

    就在李定国战败西撤时,清廷以郑成功“词语悖妄、肆无忌惮”为由,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终止与郑成功一切和谈,即时发兵扑剿。”

    接着,顺冶帝任命郑亲王济尔哈朗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军,率固山贝子吴达海,固山额真噶达辉等,统兵赶赴福建,发誓要将“屡抗天命”的郑成功,赶到海里喂鱼。

    既然要打仗了,作为谈判工具的郑芝龙,顿时就成了废物一个。

    不久,顺治帝应大清广大“监察干部”(御史)的强烈要求,将郑芝龙及其在京家属,全部下牢。

    郑氏父子如何痛定思痛,不是本文关心的事情。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且看抗清的另一支生力军(我们姑且称其为第三方面军),在孙可望的领导下,于此次生死大会战中,如何表现?

    虽然孙可望早与永历帝貌合神离,但在“东进讨清”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两者却是不谋而合的。

    自打宝庆失败,明清战场陷入僵局后,孙可望同志,就非常渴望在抗清战场上再创辉煌,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威信,让自己离皇帝的宝座,更近些。

    但孙可望知道自己的水平是“官场得意,战场失意”,如果此次挂帅出征,难免又有被失败“撞伤”的可能。

    自己不能挂帅,选谁呢?

    李定国已和自己分道扬镳了,无法用;冯双礼、白文选非独当一面之才,不能用。

    思来想去,孙可望又想起了因保宁战败,被自已一脚踢到昆明“闭门思过”的三弟——刘文秀。

    很“豁达大度”的孙可望,转而以永历帝的名义,封刘文秀为“大招讨”(相当于督师),令其“都督诸军,出师东伐”。

    而此时的刘文秀,在干什么呢?

    被“废置”的两年来,刘文秀己适应了这种“众鸟高飞尽,孤云独自闲”的恬淡生活,整日里,他闭门不出,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已读书及教子读书上。

    从高高的庙堂跌落到平凡的人间后,他开始与寻常百姓,有了密切的接触。

    在昆明,关于孙可望思谋取代永历帝,建立“后明朝”的传言,正风生水起,越传越广。

    虽然版本众多,说法不一,但百姓们一提出此事时,总爱用一个简单明快的字眼,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价值取向。

    这个字眼,就是——“呸”!

    一个小小的“呸”字,可以看出民众不讲自明的政治倾向。

    可望兄,你听见了吗?你明白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以他对孙可望多年的了解,这位大哥有倔强的个性和偏执的人格,自己看准了的事情,不达目的,死不罢休。

    那么,接下来,也许就是民心顿失、刀光剑影、血流成河、功败垂成。

    一边是“民意”,一边是“亲情”,每思于此,就让他心乱如麻、不寒而颤!

    为寻求解脱,他迷上了学道,想从这“生死混淆、虚无飘渺”的世界中,找到心灵的寄托。

    当诏令传到他面前时,一身素袍的他,正准备入鸡足山专门学道。

    堂而皇之的圣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南明那些事儿简介 >南明那些事儿目录 > 第三十一章 生死大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