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尘埃落定
,曾经为权力折腰,但最后,却用最宝贵的生命,为以往并不完美的人生,补一个完美;为南明并不圆满的结局,添一份圆满!

    至今,在勐腊,为纪念李定国而建立的“汉王庙”,仍香火旺盛。袅袅轻烟,诉说着多少代人不散的敬仰!

    前文中,我曾赞美他是一个纯粹的人,现在仍然!

    在李定国死后,接替者靳统武不久也染病身亡,失掉依托的李嗣兴与蜀王世子刘震,最终失去了格遵遗训的信心。

    在这年的12月,他们带领士兵及家属1200余人,在洱海接受了吴三桂的改编,并被授与都统一职。

    其后,一直兢兢业业工作李嗣兴,升到了清朝陕西宁夏总兵的高位。

    他们的归附,标志着明军在云南边境有组织的抵抗,全部结束。

    虽然停止了抵抗,但仍有数千不屈的明军及家属,没有归降。

    他们自发地聚集在中缅边境阿瓦河东的荒山僻野中,艰难过活,对外则自称“桂家(以纪念桂王朱由榔)”。

    后来,疆域变更,“桂家”的栖居地,全划入了缅甸。

    经过三百多年,这个种群,仍在顽强地坚持着本民族血脉和文化。到了上世纪60年代,他们被缅甸政府界定为一个新的民族——“果敢族”。

    目前,这个散落在异邦土地的汉民族,已有15万人口,他们日常用语,是汉语(普通话);使用的文字,是汉字(简化字)。

    从1647年大西军入滇,到1661年抗清战争失败。云南,实际成了反抗异族入侵的“中流砥柱”。

    “母亲叫儿打东虏,妻子送郎上战场”,十四年间,云南为战争出力、出兵、出物,这让这个原本在全国默默无闻的边疆省份,在全国的大舞台上,崭露头角。

    这场战争,锻炼了云南人民。从此给这里的人民,注入了一种“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血性。

    近代,袁世凯窃国称帝,当全国尚在噤若寒蝉、鸦雀无声之际,是云南人民,在有“当代李定国”之称的蔡锷将军领导下,打响了“护国战争”第一枪。

    抗战时期,在“一寸山河一滴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口号的鼓舞下,又有多少云南青年,投笔从戎,为国而殇!

    忠诚之后,延续忠诚;

    英雄逝去,遍地英雄!

    收复台湾

    在云南抗清烽火渐渐熄灭的时候,在中国的大地上,有组织、成规模的反清武装,就剩下“两大一小”。

    “两大”指金厦的郑成功和夔东的十三家,“一小”指临门岛的张煌言。

    下面,我将一一述说他们各自的结局。

    在进攻南京失败后,郑成功前脚回军厦门,达素后脚就赶来围剿。

    对这种登鼻子上脸的作法,明军上下都很愤怒!

    于是,大家同仇敌忾、遇鬼杀鬼、逢魔降魔。结果一仗打下来,就把达素整了个七荤八素、折兵损将。

    无颜回去见京城父老的达素,只得“引咎自杀”!

    达素用他的失败及死亡,终于让清廷明白了一个铁一样的事实——在没有海军的情况下,消灭海贼郑成功,无异是痴人做梦。

    梦醒之后,清廷开始面对现实,虚心向各地官员征集对付郑成功的“良方”。

    这一“良方”还真被提了出来,但让人恼火的是,“良方”的发明人,竟是大明的缔造者——朱元璋。

    这一行之有效的“良方”,就是“迁海”。

    所谓的“迁海”,就是把沿海一定范围内的居民,统统迁走,造成“海贼”们登陆后,居无所、食无粮、抢无物……在得不到任何“接济”后,自动完蛋。

    明初,朱元璋在对付东南沿海的倭寇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南明那些事儿简介 >南明那些事儿目录 > 第三十五章 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