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战车为什么消失了


    然而当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后,我们却惊讶地发现,那些重大的战役中,战车的使用量越来越少,作用也越来越低,甚至在许多重大的战役中,完全不见战车的影子,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论原因,首先当然要从战车本身找。战车确实是一种制胜的利器,但这种利器的使用条件太苛刻,必须要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哪怕地理优势稍微不利,出现陡坡或者丘陵,作用都会大打折扣。即使在最能发挥战车优势的平原地区,在骑兵兴起之后,战车在野战中的劣势也凸显了出来。对比灵活机动的骑兵,战车的作战方式显得日益笨重了。尤其是在春秋早期,与窜犯中原的周边蛮族作战时,中原诸侯的战车部队,时常在游牧民族的骑兵面前显得无可奈何,追追不上人家,逃也逃不过人家,很多时候,都被人家当做骑射的靶子。

    打仗毛病多不说,更重要的问题是,够资格上战车的人,也越来越少。

    有资格在战车上担任甲士的,不是一般的士兵,而是奴隶主阶级中的贵族,配合战车作战的步兵,多是临时征募的平民。这样的搭配方式,不止是一个军事问题,更是奴隶制度下的等级问题,但在春秋时代中国封建化的过程里,这个等级问题越发不复存在。奴隶主贵族数量的减少,使得战车的数量,也就相应的减少,平民地位的上升,也使原来作为战车仆人的步兵们,很难再听命于战车的调度支配。

    而这时期中国军事科技的发展,更让乘战车冲锋越发成了找死。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在远程冷兵器研发上的突破成就,就是弩的成熟,从春秋晚期开始,几乎所有强大的诸侯国,都配备了精良的弩箭部队,在作战中“射住阵脚”,用杀伤力巨大的弩箭阻遏对手,成为许多军队的重要选择,而且这时期的弩箭,在射程和威力上都有了质的提升。电影里的一幕或者虚构,但是战国早期韩国人制造的大型弩箭,就已经可以达到800米的射程。而且先前战车赖以保护的重甲,也不能阻挡杀伤力巨大的弩箭。这样的现实面前,想找死的人越来越少,战车也就越来越少了。

    战车日益边缘化,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场的扩大。西周时期的战争,大多集中于黄河平原地区,那里是最适合使用战车的地方。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的战场,已经由原先的单纯平原战斗,变成水战、山地战,各种作战条件并存。而且攻坚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列国诸侯都把修筑城墙,堡垒工事,作为战争中越发重要的部分,在野战中更能发挥用场的古战车,自然变得无用。

    <er">二

    战国与春秋相比,在军事上的最大区别,就是规模区别。

    春秋时代,能动用上万人的战役,就是大规模战役,早期称霸诸侯的齐桓公,国内能动用的最多兵马,也没有超过6万人。但到了春秋末期,齐国、晋国这样的大国,已经有了常备军数10万人,秦国和楚国甚至更能募集百万大军。作战的方式也发生转变,春秋时期的作战方式很单纯,大家把队伍拉到野地里打一场,谁输了活该。可到了战国时期,胜利方式就复杂多了,几万人规模的军事冲突,有时候更要通过漫长的消耗相持战。作战的内容,也更重视地利、堡垒、攻坚,以及在运动战中通过“兵法”,分散敌人兵力,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这样的局面下,传统战车的应用范围已经越来越窄,死抱着战车的人,只能越发迎接战败的命运。

    公元前405年韩赵魏联合攻齐一战,给了所有迷信战车的军事家以教训。韩赵魏三国的军队,是最早开始“毁车”的部队,这三家诸侯的作战方式,已经转向了步兵、骑兵、战车协同作战。而齐国却依然采取步兵护卫战车的作战手段,战斗的结果就是齐国3万人阵亡,两千辆战车覆没,战车,这个曾经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不容青史尽成灰·春秋战国卷简介 >不容青史尽成灰·春秋战国卷目录 > 第二十四章 战车为什么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