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四、缺失的传统
靠武装力量打出来的。这个传统至少从周代就开始了。周人得为"天下共主",就是战争的结果。尽管周人在夺取了天下之后也希望和平,并创造了类似于联邦或邦联的"邦国制度",但中国并没有因此而走向共和,反倒继续走向战争。因为这个"联邦"或"邦联"有一个高高在上的"天下共主"——天子。这个"天之骄子"是谁都想当的。而且,只要力量足够强大,也是当得上的。于是只好再打。先是打出"五霸", 后是打出"七雄",最后是打出一个"始皇帝"。从此,中国就踏上了通过武装来夺取政权、改朝换代的不归之路。正所谓"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毛泽东《 贺新郎·读史》 )。

    这就注定了这些王朝不可能实行共和制度。因为共和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和平,而王朝信奉的却是武力。这是那些开国皇帝们的信仰,也是那些割据的军阀和那些大大小小的"土皇帝"和"准皇帝"们的共同信仰。他们不相信一个政权可以通过谈判来建立,更不认为自己夺取的政权有什么理由要与别人"共和"。他们信奉的是"打江山,坐江山"。也就是说,这江山既然是老子千辛万苦打下来的,当然就该老子独享,凭什么要和别人分享、共享。岂但不能分享、共享,而且要将一切有可能妨碍其独享的力量,统统用武力予以剿灭。最后的结果,当然只能是天下一统,中央集权,甚至独裁专制。等到所有的反对力量都表示臣服,天下真正归于一统后,便大体上可以告别"乱世",并有希望进人"治世"了。

    因此我们不必为东南互保的坐失良机,联省自治的中途夭折,国共合作的谈判破裂而遗憾,也不必为新中国成立之前只有成王败寇、改朝换代而扼腕。历史毕竟只能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而从秦、汉、隋、唐,到宋、元、明、清,传统只给了中国人两种选择:要么天下一统,君王专政;要么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相比较而言,前一种选择似乎更好。这其实并不能怪谁。

    实际上,自从启废禅让,天下为家,邦国和帝国的历史上,就只有"改朝换代",没有"选举换届",也没有"共同执政"。"共和"这个词,倒是有的。据《 史记·周本纪》 记载,西周时,厉王昏暴,民众造反。王出奔,国无君,召公、周公二相共同执政,号日"共和",凡十四年。这就是所谓"召周共和",常被人用来证明中国也曾有过共和传统。以"共和"二字翻译republic ,即典出于此。然而这段史实不但其事可疑,而且昙花一现。我们知道,关于"西周共和",历来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司马迁《 史记·周本纪》 的(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另一种则是《 汲冢纪年》 和《 鲁连子》 的(诸侯奉"和"以行天子事,号曰共和)。按照后一种说法,则根本就没有什么二相或诸卿共同执政,只有一个名叫"和"的"共伯"(共伯名和)当了摄政王(共伯和干王位)。而且,按照第一种说法,厉王死后,召、周二相即共立太子为王(即宣王),并把执政权还给他。可见"召周共和"即便是实,也不过权宜之计。相反,他们的还政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帝国的终结简介 >帝国的终结目录 > 四、缺失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