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奇案一 洪武丁丑科场冤案
个时辰,南京城里已经贴满了揭帖,指责考官选人有私,街头巷议全是本次会试尽取南人,于天理不容的舆论。礼部官员见事情闹大了,不敢隐瞒,急忙将众举子的议论写成奏本报到明太祖朱元璋案前。

    明太祖朱元璋有个习惯,中午膳后总要批阅一些早晨送进来的紧急公文。今天天气有点炎热,他特地传谕在奉先殿阅本。司礼监太监已将厚厚的一叠奏章陈放在龙案头。为了怕殿外的热风卷进来,几名宫女轻轻地将奉天殿大门关紧,缕缕阳光透过窗棂斜射进来,在浸油澄浆泥砖墁成的地面上,洒下了斑斑驳驳的金点。由于殿宇高大,所以屋内一点暑意也没有。朱元璋高踞在宝座之上,拿起了一道道奏章,健笔如飞,边看边批,不一会那一套叠奏章已被朱批了一大半。此刻他从案卷堆里抬起头来,舒了一口气,用手轻轻地梳理了一下那保养得很好的胡须。早有一名宫女捧上了一杯庐山云雾香茶,轻轻地放在了案头。淡淡的茶香似乎驱散了朱元璋的倦意,他又伸手取过一道奏折仔细阅读起来。看着看着,他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一股怒容从他那宽阔的脸庞上升起,最后竟狠狠地将奏折掷在了龙案上。

    皇帝突然震怒,吓坏了在一旁侍候的亲随太监和站在皇帝身后打扇的宫女。他们一齐跪在地上,嚅嚅地说:“万岁息怒。”朱元璋用眼扫了一下跪着的人们,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冲动,把手一挥说:“都出去,都出去。”宫女们侍巴不得皇帝的这声吩咐,齐齐地叩了一个头,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殿外。

    大殿里又恢复了宁静,朱元璋极力压抑了一下感情,把目光又投到那份被掷的奏折上。那正是礼部申报本科会试举子闹事的折子。朱元璋怎么也不会想到帝辇之下,堂堂朝廷会试竟会出了纰漏。自从在淮西起兵,朱元璋最重视网罗知识分子,他手下的开国功臣刘伯温、李善长、宋濂等人,都是名贵一时的文人。正是由于这些人的辅佐,大明朝才能扫荡群雄,驱逐元掳,统一天下。因此,在定都南京后他立即健全了开科取试的制度,很发现了一批人才。因此,他把会试取才,当成选拔治国人才的重要途径,特别强调主试人要廉洁公正,不得有一丝舞弊现象。今天,一榜会试贡士,竟都由南方人占据,内中显然有弊。而科场出现弊端,将会影响全国读书人的情绪,对于巩固大明江山显然不利,这就是朱元璋勃然发怒的原因。但是,朱元璋毕竟是一位执政三十多年的皇帝了,震怒之下并没有冲动,他仔细思索了一阵,在奏折上批道“南人尽占黄榜,举子群情激动,着礼部官员将试卷再阅来报”。这道批示还是很客观的,但也暗中示意,不要把全部北方考生都摈弃在外。把这道奏章批示后。朱元璋破例命令内侍火速将圣谕发往礼部,他知道举子们闹事不是好对付的,如果处理不及时,很可能愈演愈烈,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翰林学士,洪武丁丑科会试主考官刘三吾,这年已经是八十五岁高龄了,但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敏捷,办事干练。三月五日会试发榜,当天下午举子闹事,他已经知道了。这两天闹事的举子越来越冲动,不但南京城里已传遍了刘三吾与副主考官白信蹈私护乡人,排斥北人的消息,就是整个江南江北、也有不少人怒骂主考官徇私舞弊,有悖圣恩。对这些指责和谩骂,刘三吾毫不理会,每天仍然按照常例,该会见各科试官的会见试官,该接见中试举子的接见举子,所到之处,谈笑风生,使人感到这位老学士身上充盈着一股正气。尽管有人因为举子闹事而替他担忧,但一见他那毫不为舆论所动的神情,就都不敢再提此事了。

    刘三吾确实有一身正气,这位老翰林是七十三岁才被人推荐给朱元璋的,当时他的才学渊博已名满江南。朱元璋召见他以后,深为他的远见卓识所倾服,当即降旨授他为翰林学士。十二年来刘三吾大刀阔斧,为朱元璋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开科取士制度,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明清十大奇案简介 >明清十大奇案目录 > 奇案一 洪武丁丑科场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