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 “在王道政策的恩惠下,欢天喜地地生活”
多时那小鬼子在外边排长队。“康德九年”(1942年),四十多岁的川崎当兵走了,剩个老板娘带俩女儿,跟中国人一样吃高粱米、大麦米了,后来也吃不饱了。那些朝鲜姑娘就更不行了,黄皮寡瘦,有气无力的,那也得接待呀。听说有的被糟蹋得昏过去了。唉,不能说了,说不得了。

    苏联红军进攻东宁要塞,炮声隆隆,老板跑了,鬼子也没影了。

    池桂兰告诉姐妹们跟她往南跑,经老黑山到牡丹江,再去图们回朝鲜,回家。

    刚来时,连到了中国的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成天圈在慰安所里,“证明书”都在老板手里,又没有盘缠,不会说汉话,周围除了大山,就是大营,还有警察、宪兵,根本跑不了。而现在,池桂兰想的那条路线,也只能是理论上的。郭庆仕在东宁走了那么多地方,在山里还常转向,更不用说这些两眼一抹黑的女人了。

    黑灯瞎火跑了一夜,跑到太平川跑不动了,40多人躺在山上等天亮。天亮后听说老黑山让苏军占领了,一些人不敢走了,就在个朝鲜族屯子留下了。池桂兰和几个姐妹继续往南走,不敢上路,就在山里钻。天亮一打听,又转回大肚川了。村里人看她们那样儿,劝道:别瞎跑了,趁早找个人家待着吧。

    东宁县道河镇敬老院李风云老人,平壤人,当年被“招工”到“苏苏浪”。跟着池桂兰跑到大肚川,就留在当地了。老人一辈子没生育,丈夫经常打她,骂她“窑子里出来的破货”。那事能瞒得了别人,还能瞒得了丈夫吗?

    最先发现并报道慰安妇的东宁县新闻中心主任陈学泉说,开头他们写文章涉及到具体人时,用的都是化名。

    有关部门在调查取证时,有的子女闻讯赶来阻拦,怒气冲天,又尽力压低声音,唯恐被街坊邻居听见。有的老伴站在门口,手持一把斧头,一副不惜拼命的架势。

    日本投降半个多世纪了,可对于这些曾为慰安妇的人来说,那场战争结束了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雪冷血热简介 >雪冷血热目录 > 第三十七章 “在王道政策的恩惠下,欢天喜地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