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十章 “起叛徒”
    “谋略讨伐”

    1933年8月8日,《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伯阳关于检查磐石县委工作情况的报告》中说:日满“在农村以及城市按家按户照象,不论大小每人三毛照象费,每家写户口,每户有三毛,有二毛”。

    抚顺平顶山“照相”已经过去快一年了,机关枪也好,照相机也罢,“照相”一说并非空言虚语。至于户籍和身份证制度,鬼子何时动的念头及最早实施地区,笔者说不准确,能够叫准的是在归屯结束地区,这项工作也结束了。而在此前后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的,还有一些与之配套的系列工程。

    学生时代看电影,打仗的,特别是打鬼子,基本都是表现关内八年抗战的故事片。鬼子将村子包围,把老百姓驱赶到一处,追问谁是八路军、共产党,见谁可疑,就拉出来。就有大娘(嫂)站出来,说他是俺儿子(俺男人)。鬼子不信,通常是看手,看那手上的趼子,求证是扛枪的,还是种地的。

    生活中的情形,在东北也是一样。但是,1938年后,这一招就不灵了。他是你的儿子(丈夫),他有“证明书”吗?户口册上有这个人吗?更不用说还有指纹登记了。

    1939年10月野副“大讨伐”前,伪通化省的通化、辑安、长白、濛江、抚松,伪吉林省的桦甸、磐石、敦化、蛟河,伪间岛省的和龙、汪清、安图、延吉等县,八岁至五十五岁的男人,有五十多万按了指纹。而在“大讨伐”期间,因抗拒采缀指纹,或被认为指纹不符遭逮捕的,达八万余人。

    与“匪民分离”同步的,是经济封锁。

    粮食除限量配给外,每次顶多只配给半个月的,有时只给三天份。这样,抗联即便攻破部落,也得不到多少粮食。上山打柴,下地干活,不准带午饭。1938年8月,庄稼正在灌浆,通化、濛江、辑安等县,就强迫老百姓收割,快打快藏,放到安全地带统一保管,派兵守护。食盐、火柴、布匹、鞋帽等等,除按人口配给外,还经常搜查商家店铺,看你是否多卖了,有无违禁品。

    1940年4月,魏拯民写给中央代表的报告中说:

    为禁止我军必需物资的买卖,在我军活动地区附近大小城镇,禁止了所有物资的贩卖,而实行专卖,每日只允许三小时的买卖,对每个购东西的人还用尽各种复杂的手续加以限制。若想买一斤盐和一双水袜比登天还难,而且还采取抬高物价或向食品放毒的办法。

    再就是对被俘人员和所谓的“归顺匪”,日寇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1933年6月,《关东军司令部关于治安维持之一般指导方针》中说:“在剿匪的同时,要用宣传及政治工作善导思想,并给以生业,安定民心,以期贯彻王道政治。”应该说政策是明确的,有的也这么做了,比如 第13章 中写到的“黄炮”,就将其“善导”,利用其进攻游击区、根据地。但这只能视作具体执行政策的人的个别行为。总体上,对于投降的各种反日武装,尤其是山林队的头头,基本都是“严重处分”。有的地区连一般的“归顺匪”也不放过,甚至民“匪”不分,就是一个“杀”字。

    “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不抵抗,之后又打败40余万义勇军,这时的日寇狂妄至极,不知道更棘手的战斗还在后头。他们不把中国人当人,没把潜入山林的各色武装放在眼里,今天降了、明天反了的山林队,在他们眼里更是没有任何价值。结果是想降的也不敢了,只有跟他们打下去。而鬼子也不能不明白,要想打赢这种人生地不熟的游击战争,他们是不能不利用“归顺匪”的,于是就有了“利用匪”和“温情工作”一说。

    1937年(无月日),《×××关于我军与敌在三道关作战情形致×××等的信》中说:

    日寇对捕去队员(赵发)百般巧诱温存,不加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雪冷血热简介 >雪冷血热目录 > 第四十章 “起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