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雪坟
老人说,像我这样活下来的,谁没见过冻死、饿死的战友呀?可哪见过一下子冻死这么多呀?就我所知,1938年后冻死、饿死的,比战死的多。

    老人说他第一次见到冻死的人,是1936年秋天。他和连长王庆云率连到山外筹粮,买下老百姓地里的庄稼,掰包米棒子,割谷穗、高粱头,往山里背。干了几天变天了,雨夹雪,半夜回到密营,发现少了团部的孙副官,曹曙焰立即带两个人回去找。雨雪停了,北风像狼似的号叫,不知摔了多少跟头,在林子边找到了。孙副官坐在麻袋上,衣服铠甲似的,身子朝前弓着,两只手向前挓挲着,像在烤火,眼睛眯缝着,笑呵呵的。

    曹曙焰老人说,我乐坏了,以为这人还活着。喊他不应,上前一抱,吓一大跳,硬邦邦的。后来明白了,冻死的人和战死的不一样,突然中弹牺牲,那表情差不多瞬间就凝固了。冻死的人是笑面,笑模悠悠的。人临死时会有一种幸福感,觉得这个世界挺温暖。那冻死的人是不是要加个“更”字?我还见过敞着怀的,热得受不了了似的。

    王钧老人说,1938年,我们12团在通北拉拉屯筹粮后进山,离山还有几里路时,司务长刘殿福和班长韩九发冻死了。刘殿福抱着个塔头墩子当火盆,舌头都硬了,呼啦、呼啦“半语”(说话说不囫囵、完整)了,让我们先走,他烤热乎了再撵队伍。我们给他搓呀揉呀,做人工呼吸,怎么也没救过来。

    李在德老人说,冻死的人挺安详,刚冻死时脸上还有些微红。

    许多老人谈到冻死的人的脸上的笑容。

    1940年初,2路军2支队向虎林转移,有个叫王福实的兵掉队了,曹曙焰回去找,见他趴在雪窝子里一动不动。曹曙焰脱下手闷子试试,还有气。先是背,背不动了,就在没膝深的雪地上拖,拖不动了,就坐那儿喘。王福实说,指导员,你别管俺了,俺活不了了。一会儿说你给俺一枪吧,一会又说你把俺勒死吧。

    曹曙焰老人说,那时有碗热乎乎的子粥,他吃了就能走。他说得没错,他活不了了,谁也不能救他。但是,你不能走,只要他还有一口气,你就要陪着你的战友。这是个原则问题。然后给他弄座雪坟。

    许多老人谈到雪坟。

    单立志老人说,战场上,只要条件允许,烈士遗体是一定要背下来掩埋的,不能让敌人糟蹋。中国人讲入土为安。环境好时,买口棺材,或是用白布包裹好了埋了。要深埋,那坑怎么也得挖下去两米才行,不然狼呀什么的闻到味儿,能扒拱出来。1938年后就难了。用刺刀抠,拿手扒,弄出个能放进去人的坑,几个人也得喘上几气,用上半天工夫。有时找个坑洼处埋了。冬天冰天冻地的,那坑就更难刨了。有树洞最好了,放进去,能搬动的石头弄几块堵住洞口,搬不动就弄些雪盖上。敌人跟腚撵你,火化暴露目标,烧个人得多长时间?没别的法子,能做到的就是雪坟了。

    老人叹口气:抗联没留下几座坟哪。

    彭施鲁老人说,《国际歌》第一句是“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一句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什么是“饥寒交迫的奴隶”?什么是“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那时不知道《义勇军进行曲》会成为国歌,可在那大山里,在雪坟前,我们就唱着这样的歌。有时连唱歌的劲儿都没了,用手捧起一座座雪坟,那心头也是这样的旋律。

    老人问我:你说,什么叫“抗联精神”?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雪冷血热简介 >雪冷血热目录 > 第四十五章 雪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