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3、金融大都会
城市长,交流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

    2010年7月8日,全球首份突出发展能力的“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报告在上海发布。在入选的45个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中,中国的香港、上海、北京和深圳均处于金融中心成长发展的繁荣区阶段。其中,上海以63.8分的综合得分排名第八(纽约、伦敦和东京排名前三甲),但在“成长发展”这一分项上,上海毫无争议地以87.4的得分高居榜首。

    在后危机时代,以上海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金融中心表现令人瞩目。但除了“成长发展”外,上海在金融市场、服务水平和综合环境等方面的落后亦提醒公众,从陆家嘴到华尔街的距离,远不是报告排名反映的那么接近。

    屠光绍也毫不讳言上海与纽约的差距:一、上海的法治建设不行。屠光绍解释说:我们现在要打造国际金融中心,我们和国际接轨的税收、信用这些法律体系有差距。二、国际化程度不行。屠光绍认为上海充其量只是一个金融聚集稍微多一点的城市,离国际、金融中心两个方面还远远不够。三、市场化程度不够。屠光绍指出,上海在建设过程当中对怎样发挥主体的作用,主体怎样创新发展这方面的考虑还不够,特别是上海行政化的色彩多一些。四、上海的金融人才不足。上海金融人才与伦敦、纽约就不是一个数量级。五、金融信用环境方面还有很大不足。

    不过,在上海兴致勃勃展望未来的同时,也有人对这一城市发展目标提出了异议。北京港澳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蒯辙元就提出质疑:中国有必要建两个国际金融中心吗?(另一个指的是香港)他的结论是:没有必要。“即使在2020年都无必要建两个国际金融中心”。他的主要理由是:

    首先,从世界金融发展史和现实来看,至今在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无两个旗鼓相当的国际金融中心并存并立。世界性国际金融中心和地区性国际金融中心都是历史形成的,绝不是政府说建就能建成的,也不是靠宣传吹成的,更不是自封的。同时,他列举了德国,其陷入八个国际金融中心并立竞争的混乱状态,至今仍未改变。

    第二,从中国自身和世界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建“合作双赢”的两个国际金融中心尚无必要。从根本上来说,这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所决定的。这种带有半计划性或较强计划性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注定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真正实现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难度很大,也很难获得西方国家的认同。

    第三,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同建的战略考量而言,现时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并无完全必要。蒯辙元认为中央匆匆将上海打造成国际金融之都,可能就是出于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考量。而他觉得香港经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业已是中国经济、中国金融业、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需为此另起炉灶。

    事实上,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确实很难理解,建立一座国际金融中心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城市和城市里的人为此需要付出的代价。那么,我们不妨换个角度重新审视。如果上海于2020年如愿以偿,成为与纽约和伦敦比肩的国际金融之都,那么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局面。

    这时,就不得不提及,已经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交通、贫困和污染”之外的另一大“城市病”——金融,一种超级城市病。

    以纽约、伦敦和我们最熟悉的香港为例。“与它们在金融界的地位相匹配的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之后,纽约首当其冲成为金融危机的发源地,伦敦紧随其后,成为金融危机的扛旗者,香港应声起舞,成为金融危机的重灾地。直至今日,尽管美国疯狂印刷钞票以求自保,纽约仍然心力交瘁;而英国财长出身的前首相布朗也是绞尽脑汁,但伦敦还是游行四起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逃离北上广Ⅱ·上海太昂贵简介 >逃离北上广Ⅱ·上海太昂贵目录 > 3、金融大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