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山“钢铁侠”&承德“小田官”
首钢离京,搬迁至唐山曹妃甸,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提升奥运会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这种离开显得稍许无奈,但即便没有奥运会这档子事,首钢这样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在北京力争建设成为“低碳”世界城市的路上,仍是巨大的绊脚石,所以走是迟早的事儿。艾本斯坦认为,“势利眼的重点是以他人为代价让自己感觉良好”(《势利:当代美国上流社会解读》)。在首钢事件上,北京无疑将这种势利实践得很完美。
三元集团等农业企业从北京撤离,这种“势利”意味则更微妙。北京不喜欢奶牛养殖场的恶臭,所以把几十万头奶牛轰出了城,但又不能离得太远,因为北京人还想要天天喝到新鲜的营养奶。河北承德就成了北京养殖奶牛的最佳“后院”。北京的势利就在于她的自我中心,更在于她有首都的身份和权势推出相应的政策。
但是,撇开北京的“势利”前提不谈,首钢和三元的离京,最终确实都获得了“多赢”的局面。也就是说,与其在城里遭受北京的冷眼,不如早早地主动“逃离”,退出来,海阔天空。
首钢离京
在首钢是否要迁出北京的问题上,曾一度引发“要首钢,还是要首都”的争论。其实,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生死矛盾”,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首钢的搬迁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在唐山曹妃甸建设一个新首钢。这是北京城市转型并健康发展的需要,也让首钢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赖着不走”,对谁都没有好处。
据环保部门分析,首钢搬迁能让北京每年减少1.8万吨可吸入颗粒物。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来看环保部门的另一个数字:据统计,目前北京空气的首要污染物96%是可吸入颗粒物,2002年,北京市区的可吸入颗粒物排放量达到8万吨。首钢的这1.8万吨,占了北京市区的23%。
首钢搬迁,虽然使北京失去了800万吨产能,但得到了宝贵的土地,每年还减少了1.8万吨固体排放物,失去的利税能从第三产业收回来;河北得到的当然不仅仅是新“产能”中的49%,关键是有了首钢这个龙头企业,曹妃甸工业区将引来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所以,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同时,也是北京建设“低碳”世界城市的需要。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都市和国家试点城市,北京已确立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建设绿色现代化世界城市的行动目标,提出了构建生产、消费、环境三大体系,实现九大绿色工程,已经开始探索建立生产现代化、消费友好化,环境优美化、资源高效化、现代化绿色城市之路。
“北京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首都,现在提出来要创建世界城市这样一个远景目标,这个艰巨性和挑战性是可想而知的。”北京节能环保促进会会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维城对于建设“绿色北京”,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中就包括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水泥、石灰和钢铁。
所以,这类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势必将在北京城内逐渐消失。而走出北京,这些企业也将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首钢在曹妃甸的新生,就是最好的例证。
曹妃甸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南部沿海,是渤海湾当中的一座带状小沙岛。
大型企业每天在运转,25万吨位的铁矿石码头上货船不断,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向一片片新造出的土地延伸,道路两旁,一座座住宅楼已拔地而起,楼下正在成长的梧桐树……凤凰卫视主持人王鲁湘参观完曹妃甸,显得很亢奋,他说在这里可以看到未来50年北中国的崛起。
看似平静人烟稀少的曹妃甸,实际已有10万建设大军安扎在此,围海造田,修路筑楼。唐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彦洪告诉说:“一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