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二章 真宗赵恒
    一、少有大志三十而立

    宋真宗,原名德昌,后改名元休、元侃,至道元年(公元995年),立为皇太子,改名恒。是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宋乾德六年(公元968年)生,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卒。终年55岁。

    真宗赵恒聪睿灵敏,从小就得太祖、太宗的喜爱。7岁时,就傅受经,初览即能成诵。又好与诸兄弟玩战阵游戏,常自称元帅,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而且言谈不俗。据说有一次随太祖入万岁殿,他顽皮地坐在太祖的御座上玩耍,太祖爱抚地问他:“这是皇帝的宝座,孩儿愿做皇帝吗?”年幼的赵恒竟回答道:“天命有归,孩儿亦不敢辞。”使太祖大为惊奇。稍长,太宗让他练习草书,他却说:“草书之迹,诚然妙秘。但孩儿听说王者事业,功侔日月。临政处事,应毫无隐讳。一照之心,一览无余。若学草书,恐临事有误,谨愿罢习。”此番话亦使太宗叹异。

    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赵恒16岁时,与兄德崇(后改名元佐)、德明(后改名元僖)一起受封,授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韩王,改名元休。雍熙三年(公元986年)七月,赐名元侃。端拱元年(公元988年)正月,进为荆南、湖南节度使,改封襄王。淳化六年(公元995年)八月,复立之为皇太子,兼判开封府,赐名恒。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二月,太宗患病,朝廷中开始了谋立新皇帝的明争暗斗。赵恒立为太子后,因事得罪了身为宣政使的宦官王继恩,为其忌恨。自太宗病重,王继恩便暗中串联了参知政事李昌龄、知诰胡旦等,并与太宗李皇后通谋,图立元佐。

    三月二十九日,宰相吕端入宫问疾,见太宗病危旦夕,又见左右奉侍太宗的只有李皇后、王继恩等人,独不见赵恒,怀疑有变,随忙退至中书,密写“大渐”二字,派腹心吏人急趋东宫,促赵恒入禁中。这时,太宗驾崩,在吕端等辅佐下,赵恒即帝位于太宗灵前,时年30岁。是为真宗。

    二、内修文治外睦友邻

    真宗即位后,下诏制说:“先朝庶政,尽有成规,务在遵行,不敢失坠。然而缵图伊始,惧德弗明,所宜拔茂异之才,开谏诤之路,惠复疲赢。庶几延宗杜之鸿休,召天地之和气。”表示了他锐意兴革、立志图强的决心。

    为了取得大多数人的支持,真宗首先下令提高京官的政治待遇,规定朝官与未朝官同样叙迁磨勘,同样穿绯、紫色官服。礼遇先朝诸大臣,加宰相吕端右仆射,召拜他的两位老师李至、李沆为参政知事,拜宿将曹彬为枢密使兼侍中,又以富有才略谋议的户部侍郎向敏中、给事中夏侯峤为枢密副使,共典军政。尊太后李皇后为皇太后,仍居西宫嘉庆殿,后徙之万安宫。同时追尊生母李氏为贤妃,进尊号为皇太后,追谥元德,后附葬太宗永熙陵。将参与谋废立的参知政事李昌龄、知诰胡旦以及宦官王继恩等人相继贬黜,流放远郡。然后诏御史台谕告内外文武群臣,自今人君有过、时政或亏、军事臧否、民间利害,并许直言极谏,抗疏以闻。公元998年正月,改元咸平。

    咸平元年十月,真宗进行了一次重大的人事调整。罢吕端、李至相职,擢户部尚书张齐贤与李沆并为相,罢参知政事温仲舒为礼部尚书,擢枢密副使向敏中为参知政事。擢翰林学士杨砺、宋湜为枢密副使,共参国政。接着便着手整顿吏政,解决机构臃肿、贪污腐败、官吏冗滥、选举作弊等突出问题。

    真宗采纳宰相张齐贤的建议,始定外任官职田制度,规定职田数量以差遣为别,作为各级官员的俸给补贴,提倡廉政。然后裁撤合并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罢置盐铁、度支、户部副使,并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并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勾院为一,以提高三司的办事效率。又严格官吏的举荐、任用、迁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皇帝全传简介 >中国皇帝全传目录 > 第二百七十二章 真宗赵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