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英宗赵曙
与曹太后长期不和,赖以上诸大臣辅佐,政得以安。他病愈以后,雄心勃勃,力谋天下大治,改元治平。
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五月,英宗向诸大臣征求施政意见,问道:“先朝以来,积弊甚众,何以裁救?”富弼鉴于仁宗庆历改革失败的教训,建议采取稳妥步骤,逐渐厘革,英宗听纳。
治平元年闰五月,赵曙起用在仁宗朝就因勇于谏诤,不避权贵而获直声的唐介为御史中丞,以示虚怀纳谏。治平二年七月,富弼以疾辞政,英宗起用了先朝大臣文彦博为枢密使。同时起用了王安石等新派人物。
正当英宗力谋宏图,致力于天下治平的时候,西夏却加紧了对宋朝的入侵,使英宗不得不再谋国防,抵抗入侵。
对西夏的入侵,英宗先是仅遣使诘问,以后才采纳韩琦的建议,籍刺陕西之民为义勇军15万人守边。又任命欧阳修举荐的前任环庆路将领高沔为河中府知府,担负御夏之责。从此英宗便以为可高枕无忧了。此后西夏不断发动小规模入侵,西界边臣请求朝廷增兵,部署反击。英宗则认为边兵已为数不少,仍不以边患为忧。
治平三年九月,夏再次发动对宋朝的大规模入侵。谅祚亲自率大军东下,围攻大顺城(今甘肃华池东北),入侵柔远寨(今甘肃华池),烧毁沿边村寨,大肆掳掠,抢得大批粮食、牲畜而退。
外侮未除,内忧踵至。从仁宗朝以来,内外因循、惰职贪官习以为常,渐形成冗官局面。英宗虽欲力革积弊,但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相反,达官贵戚奏荐恩泽,日无所止,更出现一官之阙,三人竞逐的情形。加之抵御西夏,增置军额,岁费益多,仁宗朝以来的冗兵冗费局面不仅没有改观,反而日渐加重。英宗对当时皇亲国戚的奢侈糜烂也感气愤,曾欲惩治,但在贵族豪强势力的反对下,却毫无措置之举。
外困内忧,使英宗不堪应付,治平三年十月,他旧病复发,卧床不起,日渐沉重。自英宗病后,皇长子赵顼作为继嗣人选,已为韩琦诸大臣所属意,但赵颢、赵君页也是帝位的有力竞争者。一天,宰相韩琦看望英宗,退下时赵顼送韩琦等至门外,满怀忧虑地问韩琦怎么办。韩琦低声嘱咐赵顼说:“愿大王尽心服侍皇上,朝夕莫离左右。”赵顼恍然大悟,点头应允。
到治平三年十二月,英宗的病更加严重。从他得病之日起,便失去说话能力,凡军政大事需他裁决,都是用笔书写在纸上。十一月二十一日,韩琦率大臣入问起居,见英宗面容憔悴,虽凭几危坐,已是困惫难支,于是进奏说:“陛下久不视朝,中外忧恐,宜早立皇太子,藉安众心。”英宗尚未有所表示,韩琦已把笔纸递了过去。英宗无可奈何地点了一下头。韩琦又说:“既然陛下圣意已决,请早下手诏,指日行立储礼。”英宗于是用颤抖的手写下“立大王为皇太子”。
治平四年正月初一元旦,韩琦率诸臣进宫恭上尊号,又入福宁殿朝贺。但英宗并未露面,群臣只对着威严的帝王御座,舞蹈贺礼一番,依次退出。
正月初八,英宗去世。当年八月,葬于永厚陵(今河南巩县境),谥曰“宪文肃武宣孝皇帝”,庙号“英宗”。